[发明专利]一种填装式的电缆管道封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0533.X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潘宝根;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宝根 |
主分类号: | H02G15/00 | 分类号: | H02G15/00;H02G15/0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装式 电缆 管道 封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装式的电缆管道封堵器,包括一内置于电缆管管口内部的内置管,所述内置管的内壁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挡圈,在所述内置管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片间隔片,所述间隔片的左端抵住所述挡圈,右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内置管的中部位置处;在所述内置管的内部通过所述间隔片配合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左端抵住所述间隔片后被限位;所述气囊的右端置于所述内置管内,在所述气囊充气状态下,相邻两个气囊侧壁之间相互接触,多个所述气囊之间形成一个穿过电缆管的空腔;本装置中,气囊是采用填装式的结构,填装式的气囊便于后期在某个发生损坏的时候进行替换维修,让维保工作更加便捷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装式的电缆管道封堵器。
背景技术
电缆管是用于铺装在相邻两个电缆井之间的管道,电缆经由电缆管穿过,电缆在进入电缆井内对接使用设备,因此,需要在电缆管的管口位置处安装封堵器,封堵器的作用是对电缆管和电缆的间隙位置处进行封闭,避免虫类,鼠类进入电缆管内生存和繁衍。确保电缆管的通畅,以及避免电缆被啃食破坏。
现有技术中的封堵器采用气体膨胀的方式进行密封,其施工的时候,需要在封堵器的内部内置一个环形的气囊,然后将电缆穿过该气囊,利用气体压缩膨胀的原理,通过气囊的膨胀实现与电缆之间的封闭,完成电缆和电缆管之间的间隙封堵。
由于电缆是穿过电缆井的,因此这种环形的气囊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出现老化或破损,导致漏气,漏气后的气囊需要进行替换,由于是采用环形气囊,因此在针对电缆中间段的封堵时,这种环形气囊就无法进行装配了。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易于进行维保的填装式的电缆管道封堵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进行维保的填装式的电缆管道封堵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填装式的电缆管道封堵器,包括一内置于电缆管管口内部的内置管,所述内置管的内壁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挡圈,在所述内置管的内壁处环形设置有多片间隔片,所述间隔片的左端抵住所述挡圈,右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内置管的中部位置处;在所述内置管的内部通过所述间隔片配合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左端抵住所述间隔片后被限位;所述气囊的右端置于所述内置管内,在所述气囊充气状态下,相邻两个气囊侧壁之间相互接触,多个所述气囊之间形成一个穿过电缆管的空腔,在所述气囊未被压缩的状态下,所述气囊和被封闭的电缆之间存在空隙;在所述内置管的右端设置有可组合的压盖,所述压盖具有内压板,所述内压板契合于所述内置管的内壁处,且所述压盖向左侧移动时,所述内压板作用于所述气囊,并对气囊施加压力,使得气囊的内壁向电缆方向膨胀后接触电缆,同时相邻气囊之间由于气囊的膨胀形变,使得配合更加的紧密。
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电缆管和电缆的密封方式如下:
首先,将内置管与电缆管之间进行固定,然后牵引被密封的电缆穿过内置管;然后将充气完成后的气囊依次插入至相邻间隔片之间;然后装配压盖,利用内压板挤压气囊,使得气囊的横向长度缩小,且内部气体受压膨胀,使得相邻气囊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形成有效密封。同时气囊接触电缆的外壳后与之形成封闭。
在气囊密封期间发生破损后,拆除掉压盖,然后针对破损的气囊进行替换即可。无需移动电缆。
优选地,所述压盖包括两个可相互连接的半环;一侧的所述半环的端部位置处设置有耳板,另一侧的所述半环的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嵌入所述耳板的凹槽;在所述内置管的右端面处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耳板后配合有螺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盖是采用两片半环的拼装结构,便于在电缆铺装完成后,将压盖拆解,然后针对气囊进行替换作业。
优选地,所述压盖面向所述内置管的那一端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内置管对应所述环形槽;通过环形槽使得所述内压板可插入至所述内置管的深度增加;所述螺栓经由所述环形槽后穿透所述压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宝根,未经潘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0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