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及构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2002.4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刘昕;王晓刚;陈雅婷;罗亮亮;郭建宁;刘晋南;钱昊;黎伟;刘浪奇;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2D27/12;E02D27/42;E02D5/74;E02D27/14;E02D3/00;E02D29/02;E02D15/0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陡坡 地形 桥基 防护 结构 构筑 方法 | ||
1.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墙结构体(1),设置在桥梁墩台基础周围的边坡(6)上;
锚固结构体(2),顺着所述围墙结构体(1)墙面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锚固结构体(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围墙结构体(1)、所述边坡(6)锚固固定;
轻质混凝土(3),设置在所述围墙结构体(1)与所述边坡(6)形成的立体空间内;
桥梁桩基(4),穿过所述轻质混凝土(3),且下部进入所述边坡(6)稳定区域中;
桥梁承台(5),设置在所述桥梁桩基(4)顶部,并与所述桥梁桩基(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体(2)包括第一锚固结构体(21),所述第一锚固结构体(21)设置在所述围墙结构体(1)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锚固结构体(21)竖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结构体(21)为锚杆,所述锚杆进入所述边坡(6)的深度大于或等于3m,且所述锚杆间隔1m-2m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体(2)包括第二锚固结构体(22),所述第二锚固结构体(22)设置在所述围墙结构体(1)临近所述边坡的侧面,且所述第二锚固结构体(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围墙结构体(1)、靠山侧的所述边坡(6)锚固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固结构体(22)为锚索,所述锚索锚固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8m,且所述锚索间隔2m-4m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结构体(1)设置有台阶(11),所述台阶(11)用于和所述边坡(6)相连接。
7.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围墙结构体(1)与边坡(6)之间的平台;
步骤二:施工锚固结构体(2),锚固结构体(2)的一端与所述边坡(6)锚固固定,所述锚固结构体(2)的另一端出露1m-3m;
步骤三:绑扎所述围墙结构体(1)的钢筋笼,并将所述锚固结构体(2)的出露端与所述钢筋笼固定连接;
步骤四:立模浇筑所述围墙结构体(1)混凝土;
步骤五:待所述围墙结构体(1)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施工所述围墙结构体(1)和所述边坡(6)之间的轻质混凝土(3);
步骤六:待所述轻质混凝土(3)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所述围墙结构体(1)和所述轻质混凝土(3)形成的施工平台上钻孔施工桥梁桩基(4);
步骤七:待所述桥梁桩基(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施工桥梁承台(5),并与所述桥梁桩基(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在所述平台上施工第一锚固结构体(21),所述第一锚固结构体(21)竖直布置,所述第一锚固结构体(21)的底部与所述边坡(6)锚固固定,且对所述第一锚固结构体(21)进行注浆加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在靠山侧施工第二锚固结构体(22),所述第二锚固结构体(22)倾斜或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锚固结构体(22)的侧墙部与所述边坡(6)锚固固定,且对所述第二锚固结构体(22)进行注浆加固和张拉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一种陡坡地形桥基防护结构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浇筑所述轻质混凝土(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20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