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织物持续凉感整理的微胶囊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2159.7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5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季萍;王潮霞;季国苗;殷允杰;黄金波;陈江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D06M23/12;D06M11/00;D06M11/79;D06M13/14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织物 持续 整理 微胶囊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织物持续凉感整理的微胶囊制备及其应用,以来源广且天然环的保玉石粉为芯材,木糖醇为壁材制备凉感微胶囊,通过采用一定的凉感整理工艺对其织物进行整理会使凉感性能更加出色。本发明通过将制备的织物持续凉感整理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可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释放里面的凉感元素玉石粉,这样可以很高效的实现织物凉感性能。采用织物持续凉感整理微胶囊凉感整理工艺,操作简单,费用成本低,整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后整理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织物持续凉感整理的微胶囊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人们对穿着凉爽、吸湿快干的夏季服装需求量增加,开发新型凉感织物的呼声很高。凉感,准确叫法是“接触瞬间凉感”,这里的接触瞬间凉感是指皮肤与低于其温度的织物接触瞬间,引起皮肤表面热量快速流失、温度瞬即下降,再经皮肤中感温神经末梢反映到大脑后形成的凉爽感觉。凉感纤维制品的凉感性能是由纤维自身的导热性质决定的;而凉感制品的干爽性通常指的是织物所具有的吸湿排汗和散湿性能。凉感面料通常采用凉感纤维作为原料,纤维产生凉感效果的机理有两种,一是通过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吸收并输送到外界,从而保持皮肤干爽;二是纤维本身含有能够释放冷元素的物质,人体与之接触时能够产生瞬间凉感。目前凉感纤维主要通过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方法制备。市场上现有的关于凉爽纤维的加工方式包括:(1)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或对织物进行结构设计;(2)在进行熔融纺丝加工时添加特殊功能的矿石微粒;优选与修饰天然玉石粉与贝壳粉、云母粉等天然矿物质材料,并加工成纳米级颗粒,然后与亲水性切片经纺丝加工而成。并通过纤维截面的设计,使纤维具有“毛细效应”,强化散热速度;(3)使用亲水整理剂对纤维或织物的表面进行亲水性处理。
玉石粉与木糖醇都是导热系数较高的物质,来源广且天然环保,以玉石粉为芯材,木糖醇为壁材制备凉感微胶囊,通过采用一定的凉感整理工艺对其织物进行整理会使凉感性能更加出色,进而提高该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织物持续凉感整理的微胶囊,通过一定的整理工艺,将制备的持续凉感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使织物具有优异的凉感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织物持续凉感整理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选取市面上所售的天然玉石粉,将其加入球磨机中进行高速研磨,使其粒径达到200nm-400nm进行备用;
步骤二,将粒径200nm-400nm的玉石粉芯材和木糖醇壁材分别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于70℃磁力搅拌30-40min得到玉石粉芯-木糖醇壁材混合溶液,后加入乳化剂于8000-10000rpm均质机中高速均质10-20min得到质地均匀一致的玉石粉芯-木糖醇壁材的乳液,最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玉石粉芯-木糖醇壁材微胶囊粉末。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的木糖醇壁材选用粒径为500-600nm的木糖醇原粉。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或乙醇中的一种。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的乳化剂为聚乙烯醇1788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用于织物持续凉感整理的微胶囊的应用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一,首先在化料桶中加入适量水(80-85 ℃),再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加入玉石粉芯-木糖醇壁材微胶囊粉末30-40%、分散剂5-10%、柔软剂2-3%,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低温固着剂3-5%同时加入其余量水,上述组分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适当搅拌,配制凉感整理液;
步骤二,配置好的凉感整理液按织物(料液比1:20)→二浸二轧(轧液率70-80%)→烘干(80-100℃)→焙烘(110-120℃)→成品的整理工艺进行整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未经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2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