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臭氧净化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3688.9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辉;刘见功;戴浩;刘会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科谱瑞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臭氧 净化 大气环境 有害 气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臭氧净化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方法,步骤1:通过引风机将大气环境中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先过滤,然后引入到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内,并使得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在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内进行反应,以便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去除。有益效果在于:本本发明在主动引风后依次通过催化氧化、恒温分解以及恒温溶解的方式来去除大气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不仅实现了大气环境有害气体的高效去除,同时实现了净化过程的严格把控,有效避免了净化过程中所残留的臭氧的排放,提高了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净化质量,而且能够实现净化后臭氧水的重复利用,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有害气体净化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臭氧净化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害气体是指对人或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者说对入和动物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或动物感到不舒服,影响人或动物舒适度的气体。如NH3、H2S和CO等。为了确保大气环境的洁净,常需要对大气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操作。
然而目前在对大气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时,由于净化过程得不到严格把控,导致有害气体在净化后容易因残留药剂的挥发而产生新的污染气体,使得有害气体的净化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臭氧净化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利用臭氧净化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引风机将大气环境中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先过滤,然后引入到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内,并使得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在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内进行反应,以便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去除;
步骤2:将步骤1中的光催化臭氧净化箱的出气口通过恒温管道与恒温过滤水箱相连;
步骤3:使经过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后的气体依次经过恒温管道以及过滤水箱,并最终使得净化后的气体由过滤水箱重新排入到大气环境中。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光催化臭氧净化箱为以纳米二氧化钛滤网为催化剂,并加以照射高能UV紫外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臭氧净化箱,光催化臭氧净化箱能够通过催化的方式制造臭氧对空气进行氧化除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恒温管道上设计有恒温器,使得管道内温度维持在60-65℃,由于臭氧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其半衰期只有30分钟左右,研究发现臭氧在60摄氏度左右会迅速还原成氧气,因而经过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处理后的混合空气在经过恒温管道时,混合空气中所包含的臭氧会通过还原成氧气的方式而被去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恒温水箱中的水温在维持在80-90℃,使净化后气体的过滤温度维持在80-90℃能够增加未完全处理的臭氧的溶解度,并且溶解后水箱内的臭氧水还可进行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主动引风后依次通过催化氧化、恒温分解以及恒温溶解的方式来去除大气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不仅实现了大气环境有害气体的高效去除,同时实现了净化过程的严格把控,有效避免了净化过程中所残留的臭氧的排放,提高了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净化质量,而且能够实现净化后臭氧水的重复利用,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臭氧净化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引风机将大气环境中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先过滤,然后引入到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内,并使得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在光催化臭氧净化箱内进行反应,以便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混合有有害气体的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进行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科谱瑞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科谱瑞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