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3747.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晖;王殿常;吴兴华;陈敏;丁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A01G9/02;A01G31/02;A01K61/7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侯冻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型 装配式 丁坝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设置在防冲岸边的水域中,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包括多个成排布置的坝体单元,且坝体单元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坝体单元包括插装在水域底部的桩轴、以及套装在桩轴上的套筒装置,所述套筒装置包括套筒架、墙板、顶盘和中盘,所述套筒架套装在桩轴上,所述墙板竖向地固定安装在套筒架上,所述墙板为多个且沿着套筒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墙板包括竹筏、包围在竹筏外的网格、以及填充在竹筏内空腔的具有吸附功能的填料,所述顶盘固定于套筒装置顶部,且顶盘上种植有两栖水生植物,所述中盘固定于套筒装置中部,且中盘上种植有沉水植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长江口受涨落潮流双向动力、科氏力及风浪等多种因素作用,因此,长江口局部岸滩冲刷、剥蚀,滩涂泥沙流失等较为严重。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航道与岸线的稳定,保护长江口滩涂资源及长江口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需建设保滩护岸工程。
目前,在长江口的航道治理、堤防和滩涂等防冲工程中,丁坝是主要的整治构筑物,有单个丁坝,有丁坝群。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江口就有成千上万条丁坝,而且每年都还在增加。一道道丁坝横卧江面,保护着滩涂免遭冲刷,保护航道的畅通。
现常采用的丁坝为抛石丁坝,都是抛投堆放、表面理砌,整体性差,抗冲刷能力弱;在波浪冲击下东倒西歪,降低了挑流、消浪效果。其次,落潮后抛投的丁坝块石又会严重影响海岸景观环境。同时丁坝两侧的水体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换,从而导致水体恶化,又带来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抛石丁坝横卧江面保滩防冲,因其自身极易受到水流侵蚀,经常性发生丁坝遭受破坏,每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维修。抛石丁坝建成后,由于不透水,其坝头处流态复杂、水流紊乱,河床均处于冲刷状态,滩面底质不稳定,影响丁坝及周边底栖动物生存。
抛石丁坝需要石块,需要从外地购买,开采不仅破坏环境,且造价高;抛石丁坝功能单一,不具备生态功能。在长江口的软土地基,地基承载力弱,抛石重量增大,抛石较容易流失、沉没,稳定性较差。其次,受大风大浪影响,离岸较远的抛石无法就位,施工难度更大,无法控制工程量和造价。总之,抛石丁坝具有不适宜软基、大浪、工程量巨大、施工强度高、石料来源匮乏等缺点,技术上存在严重不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型装配式丁坝及其构建方法,采用装配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既承担丁坝挑流、防冲保滩作用,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同时具有水质净化和美观功能,集丁坝、礁体、水质净化等功能为一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型装配式丁坝,用于设置在水域中,包括多个成排布置的坝体单元,且各坝体单元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坝体单元包括打入水域底部地基的桩轴、以及套装在桩轴上的套筒装置,所述套筒装置包括套筒架、墙板、顶盘和中盘,所述套筒架套装在桩轴上,所述墙板竖向地固定安装在套筒架上,所述墙板为多个且沿着套筒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墙板包括竹筏、包围在竹筏外的网格、以及填充在竹筏内空腔的具有吸附功能的填料,所述顶盘固定于套筒装置顶部,且顶盘上种植两栖水生植物,所述中盘固定于套筒装置中部,且中盘上种植有沉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架包括筒形结构、以及固定安装于筒形结构下端处的底盘,所述筒形结构包括横箍、以及多个沿着横箍外周布置并固定在横箍上的竖槽,所述竖槽下端穿过底盘,所述墙板内侧边插接在竖槽中、下端固定于底盘上,所述底盘用于压在水域底部地基上
进一步地,所述竖槽下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底盘安放在支撑板上,所述套筒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下端与底盘连接、上端与竖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盘安装在墙板上端,所述顶盘沿墙板两侧开设有多组插孔,还包括穿过插孔将顶盘与墙板铰接的U型插卡。
进一步地,所述中盘为具有内通孔的环形板,所述中盘安装在墙板上,且所有墙板都位于中盘的内通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建设用污水残渣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园林绿地地表覆盖物铺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