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丙烯聚合物浆液中回收丙烯单体和惰性稀释剂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3962.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范小强;吴文清;黄正梁;王靖岱;阳永荣;韩国栋;胡晓石;蒋斌波;任聪静;孙婧元;苏洪;冷家厂;历伟;杨遥;曹德成;梁秀文;陈毓明;王琳琳;王程;周亮;丁强;尹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04;C07C7/11;C07C11/06;C07C9/00;C08F1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邓树山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 聚合物 浆液 回收 单体 惰性 稀释剂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从丙烯聚合物浆液中回收丙烯单体和惰性稀释剂的装置,其包括:第一闪蒸罐、第二闪蒸罐、第一分离塔、第二分离塔和洗涤塔,其中,所述第一闪蒸罐顶部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分离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一闪蒸罐底部出料口与所述第二闪蒸罐的进料口相连,且所述第一闪蒸罐任选地与用于调节丙烯聚合物浆液温度的第一换热器相连;
所述第一分离塔设置有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第一分离塔的顶部,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第一分离塔距塔底距离为第一分离塔高度的1/10-4/5处,所述第三出料口位于第一分离塔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分离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第三出料口与第二闪蒸罐的进料口相连;
所述第二分离塔设置有顶部出料口和底部出料口;
所述第二闪蒸罐顶部出料口与所述洗涤塔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洗涤塔的顶部出料口通过第一压缩机与第一分离塔相连;
所述第二闪蒸罐设有底部出料口;
所述第一分离塔和第二分离塔为板式精馏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塔的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分离塔底端最后一块塔板的下方;
和/或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分离塔塔底最后一块塔板间隔至少2块塔板;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分离塔塔顶第一块塔板间隔至少1块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分离塔塔底最后一块塔板间隔至少4块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塔的顶部出料口和底部出料口分别与第二换热器相连;
或所述第二分离塔的顶部出料口直接通过第三换热器与第二分离塔的塔顶相连,所述第二分离塔的底部出料口直接通过第四换热器与第二分离塔的塔底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塔的顶部出料口通过第二压缩机与第二换热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与第二分离塔的塔顶和塔底相连。
7.一种从丙烯聚合物浆液中回收丙烯单体和惰性稀释剂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来自丙烯聚合体系的丙烯聚合物浆液送入第一闪蒸罐闪蒸分离得到第一气相物料和第一固相物料;
(2)步骤(1)分离得到的第一气相物料经第一闪蒸罐顶部出料口和第一分离塔进料口进入第一分离塔进行精馏分离,其中,在第一分离塔塔顶得到丙烯气体物料并经第一出料口导出;在第一分离塔中另得到丙烯单体和惰性稀释剂混合液体物料,其中部分丙烯单体和惰性稀释剂混合液体物料携带第一气相物料中夹带的细粉至塔釜并经第三出料口进入第二闪蒸罐中,剩余的丙烯单体和惰性稀释剂混合液体物料经第二出料口进入第二分离塔中进行分离,其中,在第二分离塔塔顶得到丙烯单体气相物料并经第二分离塔顶部出料口排出、冷凝得到丙烯单体富集料,在第二分离塔塔釜得到惰性稀释剂富集料并经第二分离塔底部出料口排出;
(3)步骤(1)分离得到的第一固相物料进入第二闪蒸罐中和来自第二分离塔第三出料口的物料共同闪蒸分离得到第二气相物料和聚丙烯物料;其中,第二气相物料进入洗涤塔洗涤后经洗涤塔顶部出料口导出、压缩后送至第一分离塔,聚丙烯物料经第二闪蒸罐的底部出料口导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聚合物浆液的温度为40-90℃;和/或所述第一闪蒸罐的压力为1.0-2.5MPa;和/或所述第二闪蒸罐的压力为1-3bar。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聚合物浆液的温度为60-8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闪蒸罐的压力为1-2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9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轨打磨单元
- 下一篇:一种活动连接件的锁定机构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