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炼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4840.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施清清;傅学文;张永亮;文辉;眭敏;赵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8 | 分类号: | B29C45/58;B29C45/4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鑫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炼 结构 具有 注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炼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混炼头结构包括:混炼头本体,包括注射头,注射头具有注射孔;混炼头本体具有与注射孔相连通的注射流道;混炼单元,设置在混炼头本体内,混炼单元包括扰流组件,扰流组件位于注射流道内以对流经注射流道的流体进行扰流。本发明的混炼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炼头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需要较大的背压且生产质量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炼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面板普遍淘汰通过显示窗来展示温度模式,逐步采用一种带透光显示温度、遥控感温的高光面板,带透光的薄料面板,因外观的需要,模具使用高光无流痕注射。面板使用ABS材料(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缩写,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成型,ABS材料是易分解的材料,在注射系统中加热温度高、停留时间长会发生材料分解反应。
然而,现有技术生产空调面板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
塑料熔体在注塑机的螺杆的作用下,通过浇口(浇口即注射头的注射孔)快速注入型腔,由于浇口直径小,分解的塑料熔体在浇口附近剪切力加剧,温度瞬间升高,造成塑料熔体进一步恶化分解,导致注塑件浇口附近出现发黄、发黑、焦料的现象。
并且,现有的混炼头结构的内部无扰流结构,导致塑料熔体层流,近壁滞留,出现受热分解,发黄、发黑、焦料情况,长期使用后出现挤出料规律性黄纹,严重影响外观。
同时,由于上述问题,导致混炼头结构的浇口直径位置易于被焦料堵塞,造成需要更大的背压,更低的注射速度才能保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炼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炼头结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背压较高且生产质量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炼头结构,包括:混炼头本体,包括注射头,注射头具有注射孔;混炼头本体具有与注射孔相连通的注射流道;混炼单元,设置在混炼头本体内,混炼单元包括扰流组件,扰流组件位于注射流道内以对流经注射流道的流体进行扰流。
进一步地,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组件和第二扰流组件,第一扰流组件和第二扰流组件在注射流道的进口至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扰流组件具有呈V字型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形成的开口朝向出口设置;第二扰流组件具有呈V字型设置的第三导流面和第四导流面,第三导流面和第四导流面形成的开口朝向进口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扰流组件包括第一扰流部件,第一扰流部件包括多个第一扰流杆和多个第二扰流杆,多个第一扰流杆相间隔且相平行设置,多个第二扰流杆相间隔且相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扰流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扰流杆;多个第一扰流杆的第一侧面形成第一导流面,多个第二扰流杆的第二侧面形成第二导流面。
进一步地,第二扰流组件包括第二扰流部件,第二扰流部件包括多个第三扰流杆和多个第四扰流杆,多个第三扰流杆相间隔且相平行设置,多个第四扰流杆相间隔且相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三扰流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扰流杆;多个第三扰流杆的第三侧面形成第三导流面,多个第四扰流杆的第四侧面形成第四导流面。
进一步地,第一扰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扰流部件,至少两个第一扰流部件沿注射流道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扰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扰流部件,至少两个第二扰流部件沿注射流道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分流角α1,α1的取值范围为35度至85度;和/或,第三导流面和第四导流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分流角α2,α2的取值范围为35度至8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