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5522.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田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一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F26B2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安申涛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市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粒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粒机,包括造粒炉,所述造粒炉具有供废料进入的进料口,所述造粒炉内设置有用于使废料形成肥粒的辊筒结构,所述辊筒结构下侧设置有下料结构,所述下料结构将造粒炉内部空间分为靠上的成粒区域和靠下的烘干区域,所述烘干区域设置有带动肥粒周转的周转装置,所述周转装置旁侧还设置有用于转送肥粒的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的外侧包覆有再次烘干肥粒的烘干结构,成粒区域、烘干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第三加热装置,所述造粒机还包括控制连接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的控制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料粘结、结块现象严重,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粒机。
背景技术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是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制肥的步骤繁琐,要借助于肥料造粒机,肥料造粒机用于对发酵后的各种有机物废料(秸秆、畜粪、饼肥、草炭等)进行造粒,加工成球状、棒状或其他不定型颗粒,与传统的农家肥相比,造粒后的有机肥肥料不仅促进废料的再利用,还有透气性高、肥效高等特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造粒机包括搅拌混匀结构和烘干结构,搅拌混匀结构用于充分分离废料,烘干结构用于除去废料中的水分,避免废料在造粒机中发生粘结、结块、潮化甚至发霉,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造粒机仅仅采用搅拌混匀结构与烘干结构的简单配合,结构单一,对废料的处理效果也比较一般,废料的粘结、结块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较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粒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料粘结、结块现象严重,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造粒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造粒机,包括造粒炉,所述造粒炉具有供废料进入的进料口,所述造粒炉内设置有用于使废料形成肥粒的辊筒结构,所述辊筒结构下侧设置有下料结构,所述下料结构将造粒炉内部空间分为靠上的成粒区域和靠下的烘干区域,所述烘干区域设置有带动肥粒周转的周转装置,所述周转装置旁侧还设置有用于转送肥粒的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的外侧包覆有再次烘干肥粒的烘干结构;
所述成粒区域、烘干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烘干结构包括第三加热装置,所述造粒机还包括控制连接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以及第三加热装置的控制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造粒机的有益效果是:废料由进料口进入造粒炉的成粒区域,经过辊筒结构形成肥粒,控制器控制第一加热装置对成粒区域进行烘干加热,避免肥粒在成粒区域出现粘接、结块;成型后的肥粒通过下料结构进入烘干区域,烘干区域内的周转装置用于带动肥粒周转,以充分散开肥粒,避免其粘接、结块,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对烘干区域进行加热,以充分烘干肥粒散开时产生的水分、湿气;周转一定时间后,肥粒通过输送结构转送,在经过烘干结构时,控制器控制烘干结构中的第三加热装置再次对已经呈散开状态的肥粒进行烘干,进一步避免了肥粒的粘接、结块,通过上述设置,不同状态的肥粒经过了多重烘干,有效去除了肥粒中的水分,充分避免了肥粒的粘接、结块,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料粘结、结块现象严重,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结构包括由上向下、由外至内倾斜布置的下料环板,所述下料环板的外侧密封连接所述造粒炉的内壁,所述下料环板的中部具有上下延伸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管壁周向设置有多处由上向下、由内至外倾斜布置的分料管。周向设置的分料管能够充分地将肥粒沿不同方向输送到烘干区域内,方便了肥粒在周转装置内的散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一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一正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