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949.2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2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森;李建平;刘兴龙;刘海彬;班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H01L23/31;H01L2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施婷婷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信号 封装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包括:封装体及设置于所述封装体内的芯片;所述封装体包括一复用信号管脚,所述芯片包括一个复用信号输出焊盘及n个复用信号输入焊盘;所述复用信号输出焊盘及各复用信号输入焊盘分别通过一键合线与所述复用信号管脚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本发明的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的各复用信号端口分别通过一键合线与同一个外部管脚连接,通过键合线和外部大电容的作用抑制在多通道ADC同时工作时不同通道之间通过共用驱动缓冲器而导致的串扰问题,且占用管脚资源少,适于高集成度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模拟数字数据转换器(ADC)是沟通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一座重要桥梁,模拟信号只有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才能进行存储,处理以及传输,因此,ADC成为模拟数字混合电路工程人员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而在数据采集应用中又以多通道ADC用得较多,如何设计一个高性价比的多通道ADC也是这一大研究方向中极具挑战性的一个难点。
多通道ADC一般是针对两种常用的目的而设计,一种是单纯为了提高数据输出速度,也就是吞吐率,主要是通过多通道时钟交织复用的方式,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输出多倍数据,比如四通道时钟交织复用,数字数据输出速率可以提高四倍。另外一种就是为了需要同时采集某一时刻的不同样本的模拟数据,因此需要同时用到多通道采集并转换。不论目的是否相同,多通道设计上大体思路相同,多通道ADC设计主要是采用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设计好单通道ADC,然后在复制成多通道,并不复用主要模块,这种设计通常速度能做到很快,通道之间隔离度也能做得很好,但是显然,其对应芯片面积和功耗必定不是最优的。另外一种是在单通道ADC设计基础上进行扩展,将能复用的模块尽量复用,比如有的设计会将采样通道使用多通道方式同时去采样,但是共用一个ADC内核去进行逐个通道的转换,这样就节省了内核面积,但是速度会比单通道直接复制成多通道速度慢,这样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提高ADC内核工作速度而得到解决。
在一些集成度非常高的设计中有很多情况是很难妥协的,比如在高精度SAR ADC中,为了给ADC内核中DAC建立提供一个快速响应通道,使得DAC的参考快速建立到高精度,一般会用内部驱动缓冲器驱动一个片外大电容作为ADC的参考,这个大电容在片上不太可能实现,只能通过片外,这样单通道ADC就需要一个管脚供ADC参考用,来外挂这个大电容,如果四通道就需要四个管脚,八个通道就需要八个管脚,在高度集成的应用上,管脚资源十分有限,这样的设计思路实际是不可行的。因此,设计中一般会去复用驱动缓冲器和参考管脚,但复用驱动缓冲器和管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不同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了,如果此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通道之间的串扰会比较严重,多通道ADC的性能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多通道复用信号导致的通道间串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所述多通道信号复用的封装结构至少包括:
封装体及设置于所述封装体内的芯片;
所述封装体包括一复用信号管脚,所述芯片包括一个复用信号输出焊盘及n个复用信号输入焊盘;所述复用信号输出焊盘及各复用信号输入焊盘分别通过一键合线与所述复用信号管脚连接;
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可选地,所述芯片内设置有复用信号产生模块及n个通道的功能模块;所述复用信号产生模块用于产生复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复用信号输出焊盘;各通道的功能模块的复用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一复用信号输入焊盘,并基于所述复用信号执行对应功能。
更可选地,所述复用信号产生模块为参考驱动缓冲器,各通道的功能模块分别为一个通道的ADC内核。
更可选地,所述参考驱动缓冲器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微龛(广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9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