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7796.3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戈;庄光磊;张瑞赟;臧婧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仁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膀胱 路上 检测 联合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的应用,属于分子医学技术领域。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包括如下所示的基因组合:TERT、TP53、FGFR3、PIK3CA和ARID1A。本发明首次发现TERT、TP53、FGFR3、PIK3CA和ARID1A五种基因的组合即可准确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与原始方法相比,这五种核心基因检测组合将测序工作量减少了40倍,并保持了良好的诊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及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膀胱尿路上皮癌(UBC)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患病人数达549,393人。约有75%的原发性UBC病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一般采用经尿道切除治疗,但复发进展率较高,长期及时随访是关键。相比之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比较小但预后更差,目前的标准治疗是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由于免疫治疗(如派姆单抗)和靶向药物(如厄达替尼)最近取得的成功,个体化治疗成为一种改善患者预后的可行策略。因此,随着生物标志物驱动的动态监测和精准管理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非侵入性分子诊断技术来辅助这种临床病理和遗传异质性病变的癌症检测、基因组分析、预后评估、治疗指导和复发监测。
膀胱镜检查是目前UBC诊断和定期随访的主要手段。然而,反复膀胱镜检查可能造成患者不适、引发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观察者间不一致以及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液体活检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辅助方法甚至是替代方法。尿细胞学、UroVysion、ImmunoCyt和NMP22检测均是经FDA批准的检测方法,但都不能同时进行肿瘤基因分型。最近,体液游离细胞DNA超深下一代测序(NGS)开始用于临床,有几项概念验证研究已证明尿液游离肿瘤DNA(utDNA)和循环血游离肿瘤DNA(ctDNA)在UBC中的应用前景。尽管取得这些进展,游离DNA(cfDNA)信息决策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准确性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常规使用此类分析之前,仍然需要进行可靠的验证,特别是与匹配组织活检相比utDNA和ctDNA的诊断性能的比较,以及影响液体活检分析质量的具体因素都需要深入评估。
已知有几种尿蛋白标记物可作为膀胱肿瘤的诊断标志物。 这些标记物的测试提供了比细胞学更好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不高,因为在患有非恶性疾病的患者中也通常观察到这些标记物的水平升高。例如,检测特异性核基质蛋白的NMP22只具有47-87%的灵敏度和58-91%的特异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一种探针组,所述探针组为特异性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的变化的探针组,所述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包括TERT、TP53、FGFR3、PIK3CA、ARID1A的基因组合;
所述探针组包括TERT探针:其序列如SEQ ID NO:19所示;
TP53探针:其序列如SEQ ID NO:20或SEQ ID NO:21所示;
FGFR3探针:其序列如SEQ ID NO:22、SEQ ID NO:23、SEQ ID NO:24中的一种所示;
PIK3CA探针:其序列如SEQ ID NO:25或SEQ ID NO:26所示;
ARID1A探针:其序列如SEQ ID NO:27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在用于制备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试剂中的应用,该应用中包括特异性扩增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的特定序列引物组,所述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联合标志物包括TERT、TP53、FGFR3、PIK3CA、ARID1A的基因组合;
所述引物组包括TERT引物组:其上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下游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仁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仁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7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切割工作台及激光切割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错别字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