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8604.0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刚;孟阳;张瑞鹏;蔡晖;顾礼斌;张斌;张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四方亿能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94 | 分类号: | G06F30/394;G06F30/39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熊玉玮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度 单线 简图 压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针对常规配网单线图电气模型如何压缩和抽象生成配网单线简图的网络图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将无阻抗支路合并成独立的VL单元节点,将悬挂馈线分枝剔除,再将首尾相的馈线段合并,从而将配网模型抽象成简化的网络图模型,实现对模型中过多的细节进行压缩和抽象,也就是所谓电气模型向网络图模型的映射,从而为后续的单线简图正交化布局布线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自动化工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属于计算、推算或计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配网单线图参考地理走向排布,设备种类齐全,标注到位,能够满足设备巡检和抢修定位要求,但画面细节过多,不够简洁,往往电气主要联络关系不够突出,主干和分支的重要性对比不明显,联络、分段和普通负荷开关的重要性对比不明显,不利于调度员识别脉络和把握重点,不太符合调度员的阅读习惯,调度员更倾向于使用能够简洁表达电气关系的逻辑图,也就是所谓的调度单线简图。
模型的抽象一般以node-edge无向图为基础,用node代表变电站、开关站、环网柜、分支箱、配电房等管理设备单元,edge代表电缆或架空线联络关系。现有单线图压缩方法有采用管理设备单元节点和多层干线-支线模型的抽象模式,这种管理设备单元仅有π形布局(母线水平-间隔单侧向下排布),缺少间隔母线垂直排列以及间隔在水平母线的上下或垂直母线的左右双侧排列等多样性布局,同时管理设备单元在外部连线时缺少焊点,严格的对齐规则约束导致图形的整体视觉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这种多层干线-支线模型仅从图形角度(如长度等)出发进行了递归拆分,而没有考虑基于无阻抗支路电气拓扑分析来合理归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实现了电气模型向网络图模型的映射,解决了常规配网单线图压缩方法粗放没有充分兼顾电气拓扑分析的合理性、管理设备单元布局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VL单元生成:根据常规配网单线图电气拓扑遍历所有元件,将电气拓扑中无阻抗支路合并成独立的VL单元,变电站、配电站、环网柜、开闭所、分支箱、配电室类站室设备形成独立的VL单元,将站外无阻抗支路合并成独立的VL单元,站外T接点形成独立的VL单元,同时,指明VL单元的母线排列方式、间隔排列方式以及间隔出线焊点方位;
(2)剔除悬挂馈线段分枝,通过循环递归的方式将所有不连其它一次设备的悬挂馈线分枝剔除;
(3)合并串行馈线段分枝:将首尾相连无T接的馈线段合并成一条虚拟分支AClnbrh;
(4)生成网络图模型并构造树结构。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复杂的配网电气模型抽象成简化的网络图模型,VL单元描述了配网中的全部设备及容器,保留了充分必要的电气基本单元,对馈线段分枝进行了合理必要的剔除和合并,保留了简洁的核心电气拓扑关系,在保持必要电气联络关系的基础上对模型中过多的细节进行压缩和抽象,实现了电气模型向网络图模型的映射,从而为后续的单线简图正交化自动布局布线奠定基础。
(2)本发明不从主观上区分VL单元节点类型,便于自动成图时主干提取及馈线首末端位置确定,使自动成图结果主干更清晰,抽象成的VL节点颗粒度相对更细,布局时可更充分考虑到配电网中不同设备的不同布局需求,更好满足用户定制化布局布线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调度配网单线简图压缩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原始1:1颗粒度单线图。
图3为抽象后的VL-AClnbrh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四方亿能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四方亿能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