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9083.0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萍;卜俊周;谢俊良;岳海旺;魏建伟;彭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付震夯 |
地址: | 0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杂交种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玉米杂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首先建立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以公用自交系Q319与本地种质81162杂交,采用系谱法,自交6代择优选系,培育自交系衡H1027,属于PB群×瑞德群,划分为A群,外引自交系PH4CV变异株与PH4CV回交,后自交5代选育出自交系衡HC705,杂种优势群系谱划分为Iodent类群,属于父本B群;新引入种质材料先测配分群后选系,然后循环选系,F1代遗传性状稳定,单株自交或用被改良系回交,F2或BC1代性状分离;F3代种植穗行,对分离的穗行和个体进行表型选择,群间测配轮选,最后获得玉米杂交新品种。具有早熟、矮杆、抗倒、宜籽粒机收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异花授粉的作物,一类玉米自交系与另外一类自交系组配往往有很好的杂种优势,而类群内部自交系之间则杂种优势较弱,这一类自交系统称为杂种优势群,具有杂种优势的两个杂种优势群统称为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模式是育种家为了更好地利用种质和杂种优势,人为通过循环改良形成的。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第一大战略需求。粮食安全靠种业,优良品种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基础。我国玉米引进和研究较晚,种质基础薄弱,资源不丰富,选育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玉米单产与美国单产的差距逐年拉大,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
黄淮海区域为一年两熟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黄淮海北部夏玉米收获时有效积温不足,籽粒含水量高,未达到生理成熟;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及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方向,现有品种存在晚熟、高秆、不抗倒、不宜籽粒机收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早熟、矮杆、抗倒、宜籽粒机收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建立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
以国内骨干自交系齐319与掖81162杂交,采用系谱法,自交6代择优选系,培育自交系衡H1027,属于PB群×瑞德群,划分为A群,
外引自交系PH4CV变异株与PH4CV回交,后自交5代选育出自交系衡HC705,杂种优势群系谱划分为Iodent类群,属于父本B群;
第二步,新引入种质材料先测配分群后选系
按以上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群作为基础材料进行改良,结合亲本选配理论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不断加入新种质,新种质材料用一对杂种优势群的最优秀自交系为测验种侧配,杂交种进行产量测定与农艺性状调查,根据产量结果分群择优选系,杂交种产量比郑单958增产3%以上、与B群测验种配合力高、且与A群优良性状互补的种质材料,划分到杂种优势群A群,择优杂交选系;同理,新种质与A群测验种杂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且能弥补B群不足之处,则划分到杂种优势群B群择优杂交选系;
第三步,循环选系
F1代遗传性状稳定:单株自交或用被改良系回交,地点为黄淮海区域;F2或BC1代性状分离,采用1500株的大群体、6000株/亩的高密度自交鉴定,选拔苗期发育快、株高穗位较低、早熟、结实好、穗行数16行左右、抗逆性好、成熟期苞叶松薄的单株加代,地点为海南;F3代种植穗行,对分离的穗行和个体进行表型选择,淘汰不符合育种目标的穗行,选择农艺性状优良、每行自交系有一半以上可被利用的优秀果穗、穗行数16行左右、穗粒数200以上加代,地点为黄淮海;
第四步,群间测配轮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