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9694.5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劲辉;陈小文;金涛;张贵虎;刘文明;周菲;刘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程 测量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及系统,获取首层已知点的高程;通过全站仪获取其中心至首层已知点高程的标高线距离;首层至待测层于垂直向穿设通孔,于待测层通孔处布置棱镜头,所述全站仪的望远镜垂直向指向棱镜头并与所述棱镜头中心重合,操作全站仪测距并获取间距;安装所述棱镜头的转换装置具有标识高程,测量所述棱镜头至标识高程的标识点距离常数K;于待测层安装水准仪,并于转换装置的高程标识Hi顶处立有第一水准尺;于待测层的引测点高程Hb处立有第二水准尺。本发明通过利用全站仪天顶距功能,通过首层高程基准点,引测首层高程基准点,引测至待测层高程的转换装置上,再利用水准仪将转换装置上的高程引测至待测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超高层±0.000m地上部分高程的传递采用悬吊钢尺法。每次至少传递三个点,并相互校对。依据一层标高控制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沿结构向上直接丈量,钢尺量距应使用标准拉力、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钢尺量距应使用标准拉力、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现场必须实测出当时环境的大气温度、构件温度、钢尺温度。每次测量均应从基准点重新丈量,传递上来以后与下一层标高点进行比对;
传统的高程引测方法还不够完善,存在钢尺操作精度低,同时操作不便,受钢尺整尺段影响,误差累计较大,一但误差过大很难调整纠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已知水准点,获取首层已知点的高程,所述已知点的高程为第一高度值Ha;
根据首层已知点的高程,通过全站仪获取其中心至首层已知点高程的标高线距离,所述标高线距离为第二高度值a1;
首层至待测层于垂直向穿设通孔,于待测层通孔处布置棱镜头,该棱镜头安装于转换装置上,所述全站仪的望远镜垂直向指向棱镜头并与所述棱镜头中心重合,操作全站仪测距并获取间距,所述间距为第三高度值di;
安装所述棱镜头的转换装置具有标识高程,所述标识高程为第四高度值Hi,测量所述棱镜头至标识高程的标识点距离常数K;
于待测层安装水准仪,并于转换装置的高程标识Hi顶处立有第一水准尺,通过水准仪读取视线高度,于第一水准尺上的所述视线高度为第五高度值ai;
于待测层的引测点高程Hb处立有第二水准尺,通过水准仪读取视线高度,于第二水准尺上的所述视线高度为第六高度值bi;
由Ha+a1+di+K=Hb+bi-ai=Hi
求得:引测点高程Hb=Ha+a1+di+K-bi+ai。
所述首层至待测层于垂直向穿设通孔的方法包括:
于首层至待测层之间的所有层级处开设有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的且具有预设大小的通孔。
所述转换装置具有调节底座,所述于待测层通孔处布置棱镜头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转换装置的调节底座架设于通孔外缘处的水平面上,并调节棱镜头的所在位置,使其棱镜头中心与所述全站仪的望远镜中心重合。
一种高程测量系统,包括:
于首层安装有全站仪,所述全站仪获取其中心至首层已知点高程的标高线距离;
于首层至待测层在垂直向穿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6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晃动撞击的离心风机
- 下一篇:一种前后桥协同作用的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