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的预警及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0316.9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强;薛国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8/10;B60L58/24;B60R21/015;B60R21/02;G08B21/02;B60Q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失控 发生 预警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的预警及处理方法,包括:S1.实时监测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包的状态信号,并判断电池包是否发生热失控,若是,则执行步骤S2;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1;S2.将与热失控相对应的报警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热失控报警图面及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发出语音报警,并判断车内用户是否存在生命体征,若是,则执行步骤S3;S3.增强语音报警的提示音,并继续监测与热失控相关的状态信号是否提高,若是,则发出消防报警,并再一次判断车内用户是否存在生命体征,若是,则执行步骤S4;S4.根据检测的与热失控相关的状态信号,预测电池包泄压阀打开的时间,且根据预测的时间在距离泄压阀打开剩余预设时间时,强制使车内人员离开车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的预警及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发展迅猛,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比功率高、寿命长、自放电率低以及存储时间长等优点,成为电动车辆首选动力来源。然而,在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因过充、短路、机械碰撞、滥用等原因造成的电池热失控,甚至起火或爆炸,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针对电池包的热失控处理方法主要通过预警处理、防护设计和灭火设计等方式应对,但在预警处理的时候一般方式比较简单,比如在车辆显示屏亮灯提示、文字提示灯方式。
如公开号为CN11037098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通过电池单体电压和电池单体温度的实时检测数据,计算最低电池单体电压对平均电压的异常偏移,计算最高单体温度对平均温度的异常偏移。检测电池模组的电池值,并根据上述各种检测参数,计算荷电状态的异常偏移。同时实时检测可燃气体浓度和气体压力,判断可燃气体浓度是否达到阈值,气体压力是否达到阈值。虽然上述专利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了热失控造成的危害,减少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事故的发生,但是其针对的是热失控前期,由于在实际情况中,副驾驶及后排座位人员较难识别,特别是当车内人对热失控认识不足时,一些简单的提示不容易引起察觉。另外,当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当车主准备上车时或者车辆周围的其他人员无法察觉,一旦此时电池包发生热失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针对热失控发生后,提出一种合理有效的车内及车外的预警及处理方式,对减少电池包热失控造成的人员伤害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的预警及处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电池包发生热失控,车内和车外人员无法察觉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热失控发生后的预警及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S1.实时监测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包的状态信号,并根据监测到的状态信号判断电池包是否发生热失控,若是,则执行步骤S2;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1;
S2.将与热失控相对应的报警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热失控报警图面及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发出语音报警,并判断车内用户是否存在生命体征,若是,则执行步骤S3;
S3.增强语音报警的提示音,并继续监测与热失控相关的状态信号是否提高,若是,则发出消防报警,并再一次判断车内用户是否存在生命体征,若是,则执行步骤S4;
S4.根据检测的与热失控相关的状态信号,预测电池包泄压阀打开的时间,且根据预测的时间在距离泄压阀打开剩余预设时间时,强制使车内人员离开车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中若车内用户不存在生命体征,则将车门关闭落锁,且将座椅掀翻,并向车辆外部发出警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电池包的状态信号包括电池电压、电池温度、电池包内的气体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强制使车内人员离开车内的方式包括弹射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密度聚类的图像配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有柜体的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