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1019.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庭;郑功杭;姜思航;石文星;王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2/00;F24F13/30;F24F11/89;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吴欢燕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排风 分级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热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包括多级并列设置于新风管和排风管之间的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并联设置的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水循环回路的换热部分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换热部分均分别位于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排风管内,所述热泵机组被配置为基于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切换所述水循环回路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开闭。本发明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排风能量的高效深度热回收利用,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便于调控以满足各种工况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新排风热回收系统是直接通过换热器回收排风能量,热回收效率低,排风能量回收不完全充分,无法实现排风能量的有效利用,如当室内排风温度与室外空气(新风)温度之间温差较大时,仍然有进一步回收排风能量的空间。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目前设计出了多级热泵热回收系统,例如专利号为CN201010606099.1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多级全工况连续热泵排风热回收空调系统,但是其无论新排风之间温差大小,均完全启动多级制冷系统,即制冷剂循环回路,导致能耗非常高,使用不经济,该空调系统无法在变工况下高效运行。因此,需要研发新的热回收系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排风能量的高效深度热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本发明系统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排风能量的高效深度热回收利用,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便于调控以满足各种工况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包括多级并列设置于新风管和排风管之间的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并联设置的水循环回路和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水循环回路的换热部分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换热部分均分别位于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排风管内,所述热泵机组被配置为基于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切换所述水循环回路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开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热泵机组被配置为基于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切换所述水循环回路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开闭,具体包括:当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时,开启所述水循环回路,关闭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当新风与排风的温差小于预设温差时,关闭所述水循环回路,开启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预设温差为7-1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水循环回路的换热部分和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换热部分采用三介质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热泵机组具体包括:两个三介质换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排风管内;水泵,所述水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三介质换热器的第一进口相连,所述两个三介质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相连,构造出所述水循环回路;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的两个管口相连,所述四通换向阀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两个三介质换热器的第二进口相连,所述膨胀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三介质换热器的第二出口相连,构造出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水循环回路中设有水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排风管相互平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所述新风管的出口处设有第一风机,所述排风管的进口处设有第二风机,实现新风和排风逆流流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分别检测各级新风和排风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排风分级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热泵机组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1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