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AN总线智能家居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1338.7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彭伟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壹厘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王海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an 总线 智能家居 管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N总线智能家居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在智控主机的配置终端接收识别智能家居设备的配置信息;控制配置终端弹出显示界面,通过显示界面上接收用户输入的智能家居设备属性参数;控制智控主机产生新的CAN总线网络I D,并广播到CAN总线上;控制CAN子设备接收广播信息,并与CAN总线网络I D进行匹配,发出应答消息;智控主机依据CAN总线网络I D生成与智能家居设备唯一对应的设备识别码;依据设备识别码将CAN子设备的模块通道映射成智能家居设备对象,将数据返回到智控主机的配置终端上;控制智控主机依据设备识别码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本发明的CAN总线智能家居管理方法有效率高及控制准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AN总线智能家居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通讯中,分为无线和有线两大类通讯方式。无线通讯方式包括WIFI、蓝牙、Zigbee、射频等通讯方式,其接线简单,自组网,可用电池供电,易于用户自行搭建系统。但无线通讯本身存在容易受到干扰,实时性低,控制稳定性及体验不足的弊端。CAN总线相对其他总线,其以多主多从、实时性高、可靠性高、通讯速率高等优点,有效提高智能家居系统设备容量及控制的实时性。通过多主多从的特点,智能家居中的控制面板可以通过总线优先级仲裁方式,向智控主机实时发送按键、传感器状态及安防报警等信息,系统及时响应控制请求,无需等待设备的控制信息发送完毕,在系统复杂度高、控制设备数量大、控制请求频繁切换的环境下仍能保持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从而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用户体验。
在CAN总线智能家居中,存在独立功能的CAN设备,CAN设备中的每一个CAN总线模块中可以包含多个子设备,通过CAN总线转换为其他通讯来控制如空调、电视机、灯光等网关设备。现有技术中,对于包含多个子设备的CAN总线模块,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设备端口号,实现对子设备的划分;通讯时除用CAN总线ID区分CAN总线模块以外,还需要端口号区分其包含的子设备,该方法增加了端口号传输,却使得子设备失去了CAN总线仲裁功能;
对于如空调、电视机、灯光等网关设备,常用方式是通过数据透传方式,通过CAN协议中包含第三方设备协议,从而实现数据透传;具体协议解析通过智控主机实现,该方法增加了数据传输量,且高速的CAN通讯需要等待低速的设备通讯应答,降低了总线的速率,智控主机设备通讯及模型变得复杂,且需要考虑第三方设备协议及接口特性,且同样失去了CAN总线仲裁功能;
CAN总线有CANOpen协议,该协议成熟可靠,适应范围广,但协议复杂,且需要人工编址及编程,如今智能家居以手机APP配置,免编程,多种通讯方式融合,设备模型独立抽象,并结合云服务器物模型智能控制及大数据分析。相比之下,CANOpen部署效率低,维护成本高,不利于与智能家居控制模型结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CAN总线智能家居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AN总线智能家居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智控主机接收识别CAN总线上的智能家居设备的配置信息;
控制所述智控主机的配置终端弹出显示界面,并通过所述显示界面上接收用户输入的智能家居设备属性参数;
控制所述智控主机依据设备列表,产生新的CAN总线网络ID,并将所述CAN总线网络ID广播到CAN总线上;
控制对应的CAN子设备接收广播信息,并与所述CAN总线网络ID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发出应答消息;
所述智控主机接收所述应答消息,并依据所述CAN总线网络ID生成与所述智能家居设备唯一对应的设备识别码;
依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将所述CAN子设备的模块通道映射成智能家居设备对象,记录信息,并将数据返回到所述智控主机的配置终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壹厘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壹厘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1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