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柱塞连杆组件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1470.8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林;刘阳飞;李聚波;彭建军;李阁强;杨芳;徐莉萍;李跃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14 | 分类号: | F04B53/14;B29C45/14;B29C45/2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连杆 组件 成型 方法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柱塞连杆组件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柱塞连杆组件,包括:柱塞,包括柱塞基体,柱塞基体具有基体内腔,基体内腔上设置内侧注塑耐磨层,内侧注塑耐磨层形成柱塞内球窝及柱塞环套,柱塞环套与柱塞内球窝连通;柱塞上设有柱塞孔;连杆左端的球头吻合装配在柱塞内球窝中,并与柱塞内球窝形成球铰连接结构,柱塞内球窝的开口处形成收口结构;连杆穿套在所述柱塞环套中,柱塞环套的锥形内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杆对应位置的径向尺寸,以形成摆动间隙。利用注塑形成的内侧注塑耐磨层不仅方便实现连杆的球头和柱塞的防脱转动装配,还能够降低连杆球头的磨损,改善连杆和柱塞的装配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柱塞连杆组件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水液压泵是水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动力元件。目前已研究开发的水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相较于齿轮泵和叶片泵而言,柱塞泵具有工作压力高和相同工况下摩擦副的PV值小的特点,适于用海水、淡水等低粘度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成功的水液压泵都采用柱塞式结构。
柱塞连杆组件是水压柱塞泵中的关键部件,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07377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柱塞连杆组件,其主要包括柱塞和球头连杆,柱塞和球头连杆的一端球头形成球铰结构,使得球头连杆可相对与柱塞作摇摆运动,在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中,采用球铰压盖实现球头连杆相应端的球头与柱塞防脱装配,这种装配方式需要在狭窄空间处安装较多零部件,装配繁琐,容易出现故障损坏。
实际上,传统的连杆柱塞结构中,多采用滚压的方式将柱塞和连杆连接在一起,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48996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连杆式柱塞制造方法,其采用滚压的方式,迫使柱塞相应位置收口而将连杆和柱塞包在一起。这种方式所需零部件较少,组装方便。但是,在包连杆的过程中,柱塞因受外力的挤压很容易出现变形开裂,导致使用不灵活,报废率高,未修改需要整套更换,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另外,水的腐蚀性较强,润滑性较差,纯金属的柱塞与连杆之间很容易发生过度磨损,影响柱塞连杆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塞连杆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柱塞受滚压变形以包裹连杆导致柱塞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滚压方式迫使柱塞相应位置收口而包裹连杆时存在柱塞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成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滚压方式迫使柱塞相应位置收口而包裹连杆时存在柱塞容易开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柱塞连杆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柱塞连杆组件,包括:
柱塞,其包括柱塞基体,柱塞基体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基体内腔,基体内腔相应位置的腔壁上设置内侧注塑耐磨层,内侧注塑耐磨层形成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的柱塞内球窝及柱塞环套,柱塞环套与所述柱塞内球窝连通;
所述柱塞上设有柱塞孔,该柱塞孔沿左右方向延伸,柱塞孔位于柱塞内球窝左侧并与柱塞内球窝连通;
连杆,其轴向沿左右方向延伸,连杆左端的球头吻合装配在所述柱塞内球窝中,并与所述柱塞内球窝形成球铰连接结构,所述柱塞内球窝的开口处形成收口结构,防止球头脱出;
所述柱塞环套的锥形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由左向右逐渐变大,所述连杆穿套在所述柱塞环套中,柱塞环套的锥形内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杆对应位置的径向尺寸,以形成摆动间隙。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杆柱塞组件中,柱塞基体的基体内腔中设置内侧注塑耐磨层,以形成柱塞内球窝及柱塞环套,连杆的球头转动装配在柱塞内球窝内,且柱塞内球窝的开口处设置收口结构,以防止球头脱出,并且,柱塞环套和连杆之间形成摆动间隙,保证连杆的正常摆动。利用注塑形成的内侧注塑耐磨层不仅方便实现连杆的球头和柱塞的防脱转动装配,还能够降低连杆球头的磨损,改善连杆和柱塞的装配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1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腔集成模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辅助治疗脚踝健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