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4730.7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市十样锦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22/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丹 培育 方法 | ||
1.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砧木选择,所述砧木的选择均选择三年以上的油用牡丹;
S2,接穗选择,所述接穗是任意品种牡丹的枝条或接芽,所选择品种是指树型矮生型和中高型品种并具有花大、色艳、易开花的特性;
S3,接穗处理,从步骤S2中剪切后的接穗进行药物处理;
S4,接穗晾干,药物处理后的牡丹接穗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自然晾干,所述自然晾干时间为20-40h,环境温度控制在15-25℃;
S5,嫁接,将步骤S4晾干后的接穗与步骤S1中选择的母本进行嫁接,对嫁接部位用胶带绑紧,并用黑色袋子将接穗包起来,使其避光,且避免水分蒸发,5-10天后将黑色袋子取下,嫁接完成;
S6,生长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接穗株数为9株,且所述接穗分别选择牡丹九大色系中的每一个色系中的一个;剪接穗时,将S2中培养的接穗从丹株上剪下,长度5cm-10cm,品种要单剪单放,防止混杂,做到随剪随用,将剪下的接穗进行及时消毒处理,防止病菌和虫卵;不要长时间存放,如必须存放的,必须加保鲜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B12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12溶液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准备维生素片10--20mg,研磨至直径为240--30目的粉末状;
A2,准备10升纯净水,掺进步骤A1中研磨号的维生素粉末;
A3,搅拌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自然晾干的接穗用湿布包裹或放置在沙子中存放备用,湿度保持在7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嫁接的时间选择阳历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嫁接时包括如下步骤,
B1,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实生苗做为砧木,且砧木选择规格为d≥1.2cm-2.5cm,然后将砧木进行清洗干净,消毒处理,除去表皮水;剪切砧木时,应选其光滑平整的一面,用嫁接刀切开,刀口要深过根中心部位,长约1.5cm-3cm,因品种而异;
B2,分别选择九个颜色的牡丹枝条作为接穗,将接穗削成60-70度的斜面,将砧木的每个枝条剪去顶端部分,切开形成层,直接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外面形成层对齐,然后用细麻绳或棉绳将嫁接部位缠紧扎实。
8.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嫁接后的牡丹植株还需要以下步骤进行培养:
C1,浇水,嫁接好的牡丹植株进行浇水,第一次要浇透水,以后根据生长需要浇水;
C2,促根促愈合养护,将C1浇过水的牡丹植株,使其根部快速生长出新根和接口快速愈合,这个阶段一般需要30天-60天,温度10℃-25℃;
C3,低温解除休眠,将C2中养护好的案头牡丹放入低温环境中,温度要求-5℃-10℃,低温处理≥15天-45天,也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长期存放,延长睡眠,调控花期;
C4,开花养护,将低温解除休眠的牡丹植株,根据要求开花时间,提前40天-60天移入S4准备的温室大棚中,使其生长开花,温度控制在12℃-22℃之间,加以光、水、肥调控,达到按预定时间开花;
C5,将培养好的植株,可以移入低温室,进行花期调控。
9.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九色牡丹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为避免同一株上出现花期不同争母本养分,所选择品种植株为同花期的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市十样锦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菏泽市十样锦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47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立柱拆柱机
- 下一篇:一种电机旋变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