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水充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5727.7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5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英得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8 | 分类号: | G04G17/08;G04G1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手表 防水 充电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水充电结构,包括表壳、充电头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表壳上的充电铜钉,所述表壳外侧壁的一侧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铜钉交错于表壳侧壁布置于充电口一侧的表壳内部,所述充电铜钉的一端延伸至充电口内部。本发明通过将充电铜钉与表壳的侧壁相互交错地由上至下重叠布置,并将充电铜钉设置成圆弧状,交错布置的充电铜钉与相同厚度的表壳之间接触面积和深度可以做到尽可能地增大,减小了受热膨胀对充电铜钉的影响,且由于充电铜钉设置成圆弧状,充电铜钉与表壳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呈圆弧形布置,充电铜钉不同位置处的表壳厚度不一,相较于传统的直通式的连接部位其受热影响较小,密封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水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除了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既然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手表,那么就需要使用能耗并需要定期频繁的充电后才能长期使用,一般现有的智能手表充电方案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线充电,该方案需要在表体内设置电路板,增加了表体空间,且需要在智能手表之处增加一个充电设备,使用不方便,且技术上还不太成熟,有使用风险与难度;第二种是直接在表体上加充电接口,直接用数据线充电,该结构增加了表体空间,由于充电口都是朝外设置的,使得充电接口处于敞开状态,从而进水,容易导致表体进水,防水性不好;第三种是在表体背面加上充电触头,另外配置一个充电转换器,当要充电时把转换器扣合在表体上,把充电触头转换成通用接口来充电,该方案导致在充电时需要找充电转换器,还要将充电转换器扣合在表体上,操作麻烦。
且由于现有的智能手表充电端子和表壳的连接方式为:充电铜钉直接和表壳注塑到一起后形成充电结构,其弊端是金属和塑胶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温差剧烈变化时,金属和塑胶连接处产生裂缝,从而影响表壳内部零部件的密封性。
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充电铜钉与表壳接触面积以减小受热影响的便捷插接式智能手表防水充电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水充电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手表的防水充电结构,包括表壳、充电头和若干个设置在所述表壳上的充电铜钉,所述表壳外侧壁的一侧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铜钉交错于表壳侧壁布置于充电口一侧的表壳内部,所述充电铜钉的一端延伸至充电口内部,所述充电铜钉延伸至充电口一端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充电铜钉的另一端延伸至表壳内部,所述充电铜钉呈圆弧状,且充电铜钉沿着表壳的厚度方向相互重叠布置,所述充电口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头,所述密封头外侧壁靠近充电铜钉的一侧等间距布置有与充电铜钉相适配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头外侧壁远离密封槽的一侧与充电口之间设有挤压弹簧,所述充电头可拆卸连接于密封头与充电铜钉之间的充电口内部,充电头上设有与充电铜钉相对齐的充电插槽,挤压弹簧与密封槽之间的密封头外侧壁远离充电口一侧呈斜面状布置,且斜面状布置的密封头外侧壁靠近充电铜钉的一侧倾斜向下布置。
优选的,所述充电头包括呈平板状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顶端垂直布置有插接头,所述充电插槽布置于插接头的端面位置处,所述插接头远离充电插槽一端的拐角位置处呈斜面状布置,斜面状布置的插接头侧壁倾斜角度与倾斜向下布置的密封头外侧壁倾斜角度一致,且手持部远离插接头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接通电源使用的数据线。
优选的,所述充电口开口靠近充电铜钉一侧的边缘位置处设有延展块,所述延展块的宽度大于充电铜钉延伸至充电口一端的长度,且延展块外侧壁靠近充电口的一侧由外向内倾斜布置。
优选的,所述充电口内侧的表壳上设有滑槽,所述密封头上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密封头的一端设有中空槽,且挤压弹簧远离表壳的一端延伸至中空槽内部并与密封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槽与充电插槽的形状大小一致,且密封槽与充电插槽皆呈喇叭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英得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英得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5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