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枕一体发泡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5920.0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18 | 分类号: | B29C44/18;B29C44/38;B29C44/3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发泡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头枕一体发泡生产线,机架,转盘,转动连接于机架上;驱动机构,设于机架上并带动转盘于机架上转动;水气电供应总成,设于转盘上并随转盘转动;多个发泡模具,间隔排布于转盘的周缘并随转盘转动;各所述发泡模具与所述水气电供应总成连接;供料机器人,位于转盘的侧旁。将头枕套放于型腔中定位,再由转盘带动发泡模具转动,转动到供料机器人侧旁时,供料机器人的枪嘴插入头枕套进料口进行注发泡料,且供料机器人会根据不同型号的发泡模具注射不同的发泡材料;注料完成后,发泡模具合模,发泡材料受热变大填充满头枕套,同时,头枕套进料口受热熔合,无需在后续缝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头枕生产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头枕一体发泡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对汽车头枕人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在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舒适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成为各大汽车内饰件生产厂家共同研究的课题;以往的生产模式是汽车内饰件生产厂家首先在模具里将头枕海绵发泡成型,然后在头枕海绵外面包覆并缝制枕头套,这样生产出来的头枕有时外观欠饱满,面套与发泡海绵没有直接粘贴在一起,使用时间长了容易脱落、起皱,使用寿命较短,并且产品生产工序复杂,产品成本较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采用了另外的一种模具,现首先将枕套放入模具中定好位后,在人工将漏斗插入枕套的进料口,接着,对漏斗进行注射发泡料,发泡料沿着漏斗进入枕套内部,注料完成后,再人工将漏斗取下,最后合模加热,发泡料受热变大填充满枕套内部。
传统采用漏斗进行接料,存在着以下弊端:
1、需人工对漏斗进行拿取,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存在着可能烫伤工人的风险。
2、漏斗进料后,漏斗上会沾满发泡料,如对漏斗上的发泡料不进行及时清洗,可能存在发泡料堵塞漏斗的情况,可能会造成进料不足或者漏料的情况,从而出现不良品。
3、多个模具,需对应用到多个漏斗,从而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枕一体发泡生产线,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头枕一体发泡生产线,包括
机架,
转盘,转动连接于机架上;
驱动机构,设于机架上并带动所述转盘于机架上转动;
水气电供应总成,设于转盘上并随转盘转动;
多个发泡模具,间隔排布于转盘的周缘并随转盘转动;各所述发泡模具与所述水气电供应总成连接;
供料机器人,位于转盘的侧旁,当所述转盘带动各所述发泡模具到达所述供料机器人侧旁时,所述供料机器人的出料端插入所述发泡模具中注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呈圆周排布有多个滚轮机构,所述滚轮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上端的滚轮;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机架上,且相邻两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上端并抵于所述转盘的底面周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气电供应总成包括水循环系统、气供应系统以及电供应系统;
所述电供应系统包括多个呈圆周排布于转盘上的电控制箱,且每一所述电控制箱通过一支撑架设于转盘上;每一所述电控制箱通过电线对应连接一所述发泡模具;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位于转盘中间位置的水箱以及于水箱连接的两水管,两水管呈圆周排布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两所述水管上均设有多个支流管,每一所述支流管与一发泡模具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5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