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循环技术的全自动蚯蚓养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9480.6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邱文;陈伟;高新华;孙丽娜;黄开华;徐丽慧;吕卫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颜果;彭剑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循环 技术 全自动 蚯蚓 养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循环技术的全自动蚯蚓养殖装置,属于蚯蚓自动化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养殖箱,通过第一支撑架安装在工作位置上方;养殖箱与第一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实现翻转;过渡箱,通过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养殖箱的顶部;养殖箱和过渡箱的内腔相通,腔体内设有水循环加热制冷单元,且两箱体之间设有隔断机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与水循环加热制冷单元连接的循环水加热制冷装置输出热水或冷水。可以自动化完成蚯蚓饲料的投放,蚯蚓、蚯蚓粪的分离,并可通过在过渡箱内设置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感知温度和湿度变化,并给蚯蚓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通过水循环加热制冷单元对养殖箱和过渡箱内的土壤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从而对蚯蚓进行驱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蚯蚓自动化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水循环技术的全自动蚯蚓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蚯蚓堆肥是目前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环境修复、废弃物处理。蚯蚓被称为“生态接口”,即能够直接采食秸秆、畜禽粪便、城市污泥等有机物固体废弃物从而获得生长,并将有机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号称“有机肥之王”的蚯蚓粪。目前国内蚯蚓养殖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平地养殖占据主要地位,工作环境恶劣,分离采收效率低,因此工艺的改进和机械化是当前蚯蚓堆肥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蚯蚓分离采收即是在蚯蚓养殖成熟后期,通过一定工程技术手段将养殖基料中的蚯蚓、蚯蚓粪等分离收集,是分类获得蚯蚓产品最后阶段。生产中常用的蚯蚓分离采收的方法有光分离法、声音分离法、热分离法、饵料诱捕法、水淹法捕抓和机械采收等方法。
公告号为CN20543166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蚯蚓肥料分离装置,通过往复式刮板刮去表面物料,公告号为CN20579454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蚯蚓自动提蚓器,通过液压缸将蚯蚓粪和蚯蚓的混合物料顶起,并利用高度固定的刮板,将反复升高的物料刮去。
现有技术中,尚无蚯蚓分离效果较好的自动化设备,蚯蚓规模化养殖场在使用光分离法时主要依赖人工分离采收蚯蚓和蚯蚓粪,耗时较长,刮料时间、刮料厚度以及需要刮去表面物料量较大,此外,蚯蚓分离的人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水循环技术的全自动蚯蚓养殖装置,可实现蚯蚓的自动化养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水循环技术的全自动蚯蚓养殖装置包括:
养殖箱,通过第一支撑架安装在工作位置上方;养殖箱与第一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实现翻转;
过渡箱,通过第二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养殖箱的顶部;所述养殖箱和所述过渡箱的内腔相通,腔体内设有水循环加热制冷单元,且两箱体之间设有隔断机构;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与所述水循环加热制冷单元连接的循环水加热制冷装置输出热水或冷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自动化完成蚯蚓饲料的投放,蚯蚓、蚯蚓粪的分离,并可通过在过渡箱内设置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感知温度和湿度变化,并给蚯蚓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通过水循环加热制冷单元对养殖箱和过渡箱内的土壤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从而对蚯蚓进行驱赶。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养殖箱的底部中线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对所述养殖箱进行锁紧的插销。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养殖箱的顶部为弧形设置,所述的过渡箱的底部形状与养殖箱顶部相适应。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支撑架包括底板和支撑在所述养殖箱四角处的支撑柱。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四根支撑柱中在沿所述养殖箱的翻转方向设有两根平行的横杆,两横杆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柱顶部,所述第一转轴活动安装在所述横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94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