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I识别技术的垃圾智能自动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0653.6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章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翠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0 | 分类号: | B07C5/00;B07C5/04;B07C5/28;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5 | 代理人: | 崔云鹤 |
地址: | 2000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i 识别 技术 垃圾 智能 自动 分类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AI识别技术的垃圾智能自动分类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垃圾粗归集装置、垃圾粗投放装置、垃圾粗分组装置、垃圾筛选装置以及人工智能引擎。垃圾粗分组装置获取预定分组大小的垃圾传递至水平投放带;当压力采样参数满足预定条件时,通过垃圾拦截装置拦截预定分组大小的垃圾,并移动筛选框,使得被拦截的预定分组大小的垃圾进入筛选框;垃圾粗投放装置、垃圾粗分组装置、垃圾筛选装置的工作参数由所述人工智能引擎基于所述筛选框剩余的垃圾的重量和种类确定。本发明还公开基于所述系统实现的基于AI识别技术的垃圾智能自动分类方法以及实现所述方法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与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I识别技术的垃圾智能自动分类系统、分类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居民生活垃圾的生产量也随之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现阶段,我国大约90%的城市都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居民的生活垃圾,而由于居民生活垃圾的成分日益复杂化,填埋法产生的高浓度渗滤难以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使得许多垃圾填埋场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缓解此问题,垃圾分类是其关键处理环节,它可以显著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循环再利用价值,使之物尽其用。但是由于生活垃圾种类庞杂,许多人并不清楚垃圾的准确类别,造成了一定的乱投放行为,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
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可以对于垃圾实施挤压和脱水处理,这样可以减小垃圾的体积,有利于降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运转垃圾时可以避免垃圾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通过分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还可以实现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中国发明专利CN111137602B提出一种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系统,包括人工智能分类识别引擎。所述人工智能分类识别引擎对多个传送带各自传送的垃圾进行识别分类,多个传送带的每一个均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检测对应传送带上的垃圾的重量,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对应传送带上的垃圾的湿度;如果所述多个传送带上的所有垃圾的重量值符合高斯分布,则保持所述量斗器沿第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的旋转速度和水平方向运动速度不变,否则,调节所述量斗器沿第一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的旋转速度和/或水平方向运动速度,使得所述多个传送带上的所有垃圾的重量值符合高斯分布。
申请号为CN202010512980.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回收垃圾图像分类方法,包括:步骤S1:部署硬件环境,建立摄像头、开发板主体和外接显示设备之间的联系;步骤S2:摄像头检测垃圾后拍摄图片;步骤S3:对图片进行预处理,按照预设的清晰度判别标准,对拍摄的图片进行清晰度比较,筛选出清晰度最高的一张图片;步骤S4:对筛选出的图片进行背景分割,分割出图片中包含的物体;步骤S5:将分割出的物体图片放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图片分类,输出对应的概率分布;步骤S6:对概率分布进行判别并做出对应措施。该发明提升了使用者对垃圾分类的效率,从而提升了垃圾正确分类的概率。
然而,现有技术的垃圾分类系统大多强调从收集垃圾的源头时就对其进行准确分类,包括采用图像识别、组合传感识别等,这必将导致收集垃圾箱本身就要配置高精度识别的垃圾分类箱,使得垃圾分类成本大大增加,无法推广;而其他的垃圾分类处理和收集,又较多的完全依赖于垃圾箱本身收集的垃圾分类准确性。
可是,实践中发现,由于不同人群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同,并且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导致垃圾分类识别工作本身就无法精确展开,如果过于追求精确性,会导致垃圾分类实际上无法推广。如何在源端产生的垃圾本身分类不准确甚至垃圾混杂的情况下,在后期处理中能够较大程度的得出可分类的垃圾,应当成为首先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翠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翠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06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限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