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浪能供电潜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1538.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7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盛松伟;王坤林;叶寅;丁伟伟;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B13/22 | 分类号: | F03B1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浪 供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能供电潜标,包括液囊、中心管、浮筒、活塞式发电装置、稳定板、铠装光电吊缆和锚体;液囊底部与中心管上端连通,活塞式发电装置设置在中心管内,中心管下端连接在稳定板顶面,稳定板底面通过铠装光电吊缆与海底的锚体连接,浮筒套设在中心管上部,提供的浮力使铠装光电吊缆处于张紧状态,使得液囊位于海面下方确定位置,从而响应海面波浪形成的压力波动以驱动活塞式发电装置发电。本发明的波浪能供电潜标,结构简单、新颖,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微型潜标,自发电可维持微型潜标长时间正常工作,用于长时间观测,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潜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浪能供电潜标。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人类大力开发海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众多的海洋高新技术中,监测海洋环境变化规律的海洋监测技术是一个决定性技术,没有原始的海洋监测数据,一切海洋科研活动就没有了基础。海洋潜标系统是对海洋水下环境进行长期、定点、多参数剖面观测的仪器设备系统,是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综合利用和国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有的海洋潜标系统主要依靠系泊系统长期停留于海底,在完成监测任务后通过释放装置,上升至海平面被回收。目前海上投放潜标主要依靠蓄电池供电,为了延长潜标的使用时间,往往自带蓄电池多达几十块,这样不仅增加了潜标自重,不易安装和布放,废弃的电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不利于海洋环境保护。众所周知,海洋中的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广、不稳定等特点,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因此,利用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波浪能进行发电,实现潜标供电系统的电能自补给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波浪能发电维持潜标长时间正常工作的波浪能供电潜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波浪能供电潜标,包括液囊、中心管、浮筒、活塞式发电装置、稳定板、铠装光电吊缆和锚体;液囊底部与中心管上端连通,活塞式发电装置设置在中心管内,中心管下端连接在稳定板顶面,稳定板底面通过铠装光电吊缆与海底的锚体连接,浮筒套设在中心管上部,提供的浮力使铠装光电吊缆处于张紧状态,使得液囊位于海面下方确定位置,从而响应海面波浪形成的压力波动以驱动活塞式发电装置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式发电装置包括设置在中心管内的活塞,活塞下端面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下端部设置有磁体,中心管下端内壁设置有线圈,活塞与线圈之间设置有套在活塞杆上的复位弹簧,活塞在液囊和复位弹簧的驱动下在中心管内做往复运动,通过活塞杆带动磁体在线圈内做往复运动,磁体的磁力线切割线圈从而在线圈内产生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磁体为永磁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铠装光电吊缆连接有海洋观测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海洋观测设备包括声纳仪、海流仪和海洋温盐仪。
进一步地,所述铠装光电吊缆通过海底接线器连接若干海底电缆,海底电缆另一端连接海底观测仪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潜标整个张紧固定在水面下方确定位置,利用海面波浪形成的压力波动进行发电,结构简单、新颖,成本低廉。
2、将潜标整个放置于海表以下,可更好的保护各部件不受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3、自发电可维持潜标长时间正常工作,能够长时间观测,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波浪能供电潜标的结构实施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波浪能供电潜标的上部结构放大图,以便清楚显示出活塞式发电装置的结构及连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