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协同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018.1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2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10/06;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林涛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协同 识别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智能协同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获取待解析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协同处理数据获取识别指标,根据识别指标确定待解析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待处理识别模型包括所有区分识别策略和样本采集识别策略,识别指标与协同处理过程中对应的识别指标保持一致,最后根据目标识别策略对待解析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协同处理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解析智能识别数据。因此获取待解析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识别指标,该识别指标与协同处理过程中对应的识别指标保持一致,即在解析过程中重复协同处理过程中的识别指标,再根据识别指标确定目标识别策略,最后根据目标识别策略进行解析从而能够得到准确的解析智能识别数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协同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开放与整合”已成为协同软件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用户需要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办公软件,而是富有智慧和生命力的协同办公平台,要求从底层支持跨平台、多语言,无限制动态拓展,实现办公、业务、决策的一体化管理。
随着协同软件的普及,各软件商都推出自己的协同软件,应该讲各具特色,在一些企业的协同办公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协同理念的发展,企业对智能协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到底什么是智能协同软件,智能协同改怎样去理解,易协软件经过与各行业企业的沟通,发现企业在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对协同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也更高。但是,在智能协同识别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智能协同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协同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
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识别指标,根据所述识别指标从待处理识别模型中确定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所述识别指标在解析过程中重复,所述待处理识别模型包括所有区分识别策略和样本采集识别策略;
根据所述目标识别策略对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进行协同处理得到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协同处理数据。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识别指标,包括:
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别,根据所述数据类别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识别指标。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识别指标,包括:
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内容信息,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初始区分信息和第一识别标准值;
所述根据所述识别指标从待处理识别模型中确定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包括:根据所述内容信息和所述初始区分信息确定得到对应的识别结果;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一识别标准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识别指标,根据所述识别指标从待处理识别模型中确定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包括:
确定目标适配类别协同处理集在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相邻协同处理的智能识别数据中的占比;
根据所述占比确定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识别指标从待处理识别模型中确定所述待检测智能识别数据对应的目标识别策略,包括:
确定相邻协同处理的智能识别数据中的协同处理集在所述相邻协同处理的智能识别数据中的占比;
当所述占比大于第二识别标准值时,确定所述目标识别策略为样本采集识别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