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密封圈无剪切装配导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3142.X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6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峰;郭洪卫;王世英;郭双锋;袁宝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密封圈 剪切 装配 导引 装置 | ||
1.一种径向密封圈无剪切装配导引装置,包括孔类零件(1)、轴类零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套(3)、均布力压环(4)、同轴盖板(5)、轴向推力螺栓(6);
孔类零件(1)的形状为第一圆板,该第一圆板上带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内侧面为第一内圆柱面;
孔类零件(1)为体爆轰战斗部的端盖,孔类零件(1)的第一圆形通孔轴线垂直于地面;
轴类零件(2)的形状为第二圆筒体,该第二圆筒体为回转体,第二圆筒体的内侧面为第二内圆柱面,第二圆筒体的外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第二外圆柱面上端带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中装有第二橡胶密封圈,第二橡胶密封圈的材料为橡胶;
轴类零件(2)为体爆轰战斗部的穿电缆线管或装填抛撒炸药管,体爆轰战斗部壳体内部带有高能燃料,轴类零件(2)的回转体轴线与孔类零件(1)的第一圆形通孔轴线重合,轴类零件(2)位于孔类零件(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 孔类零件(1)的第一内圆柱面与轴类零件(2)的第二外圆柱面径向圆柱面配合接触,孔类零件(1)与轴类零件(2)的径向圆柱面接触处需要进行密封,孔类零件(1)与轴类零件(2)采用径向密封的结构,孔类零件(1)为孔类零件,轴类零件(2)为轴类零件,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为径向密封圈,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同时与孔类零件(1)的第一内圆柱面和轴类零件(2)的第二环形凹槽挤压接触并实现密封,所述径向密封圈无剪切装配导引装置负责将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装配到位且装配过程不受剪切力;
导向套(3)的形状为第三圆筒体,该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外法兰,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下部分为第三内圆柱面,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上部分为第三内圆锥面,第三内圆锥面、第三内圆柱面、第三圆筒体共轴线,第三内圆锥面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第三内圆锥面下端直径与第三内圆柱面直径相同,导向套(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第三内圆柱面和第三内圆锥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小于0.4微米;
导向套(3)的回转体轴线与孔类零件(1)的第一圆形通孔轴线重合,导向套(3)位于孔类零件(1)上端,导向套(3)的第三外法兰通过第三螺钉与孔类零件(1)的第一圆板连接,导向套(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轴类零件(2)的第二外圆柱面接触,导向套(3)的第三内圆锥面与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接触;
均布力压环(4)的形状为第四圆台体,该第四圆台体为回转体,第四圆台体的外侧面为第四圆锥面,第四圆锥面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均布力压环(4)的第四圆台体上端中心带有第四圆球孔;
均布力压环(4)的回转体轴线与轴类零件(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均布力压环(4)位于轴类零件(2)上端,均布力压环(4)的第四圆锥面与轴类零件(2)的第二内圆柱面上端接触;
同轴盖板(5)的形状为第五圆台体,该第五圆台体为回转体,第五圆台体的外侧面为第五圆锥面,第五圆锥面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同轴盖板(5)的第五圆台体上端中心带有第五螺纹通孔;
同轴盖板(5)的回转体轴线与导向套(3)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同轴盖板(5)位于导向套(3)内部上端,同轴盖板(5)的第五圆锥面与导向套(3)的第三内圆锥面连接;
轴向推力螺栓(6)的形状为第六圆柱体,该第六圆柱体为回转体,第六圆柱体外侧面带有第六外螺纹,轴向推力螺栓(6)的第六圆柱体下端带有第六圆球形凸起;
轴向推力螺栓(6)的回转体轴线与同轴盖板(5)的回转体轴线重合,轴向推力螺栓(6)位于均布力压环(4)上端,轴向推力螺栓(6)的第六外螺纹与同轴盖板(5)的第五螺纹通孔螺旋传动配合接触,轴向推力螺栓(6)的第六圆球形凸起位于均布力压环(4)的第四圆球孔中,轴向推力螺栓(6)的第六圆球形凸起可以在均布力压环(4)的第四圆球孔中自由转动,轴向推力螺栓(6)向下传递的压力只作用在一个点,均布力压环(4)对轴类零件(2)的压力在沿环向是均匀分布的,轴类零件(2)受到的力只有轴向向下的力,而不会有横向的力,轴类零件(2)向下运动过程中,密封圈始终保持水平,而且受力始终保持环向均匀,避免局部翘起或者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破坏;
导向套(3)的第三内圆锥面母线与导向套(3)的回转体轴线夹角为7°~10°;
均布力压环(4)的第四圆锥面母线与均布力压环(4)的回转体轴线夹角为40°~50°;
导向套(3)的第三内圆柱面直径比孔类零件(1)的第一内圆柱面直径小0.4~0.6mm;
所述一种径向密封圈无剪切装配导引装置,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导向套(3)与孔类零件(1)装配;
步骤2:将轴类零件(2)与导向套(3)装配;
步骤3:将均布力压环(4)与轴类零件(2)装配;
步骤4:将轴向推力螺栓(6)与均布力压环(4)装配;
步骤5:将同轴盖板(5)与轴向推力螺栓(6)装配;
步骤6:以俯视顺时针旋转轴向推力螺栓(6),通过轴向推力螺栓(6)与同轴盖板(5)发生螺旋传动,轴向推力螺栓(6)的第六圆球形凸起发生旋转并向下移动,轴向推力螺栓(6)的第六圆球形凸起驱动均布力压环(4)向下移动,均布力压环(4)驱动轴类零件(2)向下移动;
步骤7:随着轴类零件(2)逐渐向下移动,与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接触的第三内圆锥面直径逐渐减小,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逐渐受到径向压缩,第二橡胶密封圈的压缩过程只受到径向压缩力而未受到剪切力,直至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完全被压入第二环形凹槽,第二橡胶密封圈与导向套(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第二橡胶密封圈继续向下运动,第二橡胶密封圈从第三内圆柱面中滑出后直接进入孔类零件(1)的第一内圆柱面,第二橡胶密封圈在孔类零件(1)的第一内圆柱面中继续向下滑动,直至孔类零件(1)与轴类零件(2)装配完成,第二橡胶密封圈到达预定位置;
步骤8:拆除导向套(3)、均布力压环(4)、同轴盖板(5)、轴向推力螺栓(6),轴类零件(2)的第二橡胶密封圈装配到位且装配过程不受剪切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1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