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3947.4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1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静;高德荣;张勇;陆成彬;吴宏亚;刘健;张春梅;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45 | 代理人: | 王佳妹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相关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利用Wheat55K小麦高通量基因芯片获取基因型数据,检测到来源于扬麦4号的1个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主效QTL位点QFhb‑6B‑YM4,其紧密连锁标记是AX111634185,并据此开发了1个KASP标记引物组,用以对赤霉病抗性高低进行高效筛选。通过本发明的引物组对小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可以直接通过KASP分型判断是否携带扬麦4号的赤霉病抗性高的基因,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非常直观,检测效果明显有效,利用该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可以大大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赤霉病抗性高低的小麦育种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麦抗赤霉分子标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麦赤霉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 earum)等引起,于小麦开花期侵染穗部小花,在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不断扩展,产生和积累各种毒素,例如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雪腐镰孢菌烯醇(nivalenol,NIV)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l,ZEN);甚至扩展到穗轴,影响营养物质和水分运输,严重时导致枯白穗、籽粒干瘪,进而降低小麦产量、损害品质,毒素污染更会对人、畜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威胁。
小麦抗赤霉病的表现形式可分为5类:第一类为抗侵染(resistance toinvasion,type I)、第二类为抗扩展(resistance to spreading,type II);第三类为籽粒抗感染(resistance to kernel infection,type III)、第四类为耐病性(toleranceagainst FHB and trichothecenes,type IV)、第五类为抗毒素积累(resistance totrichothecene accumulation,type V)。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致力于发掘小麦抗赤霉病基因/QTL,已知定位到的与5种抗性类型有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s loci,QTL)有200多个,分布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但是目前被命名的主效抗赤霉病基因只有7个,分别是Fhb1、Fhb2~Fhb7。这些已命名的抗赤霉病基因有来自苏麦3号和望水白3B染色体上的Fhb1、6B染色体上的Fhb2,大赖草7Lr#1S染色体上的Fhb3,望水白4B染色体的Fhb4和5A染色体的Fhb5,披碱草属1E(ts)#1S的Fhb6,以及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的Fhb7。虽然苏麦3号、望水白以及前面提到的一些远缘种质携带抗赤霉病主效基因的,但是这些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差、丰产性差,与其他品种杂交后代普遍存在植株太高、易倒伏、穗子小、穗密度稀等较难克服的缺点因此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有报道表明,在利用一些抗源进行抗病育种时,由于抗源本身的抗病性与农艺性状存在不利连锁,会导入一些不利基因从而加大育种的难度。目前还未有利用这些材料选育出丰产性好、推广面积大的抗赤霉病品种的先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