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4795.X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石湛;张峥;龙敏;魏莱;陈涛;冯东阳;夏磊;唐建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04;E21D11/1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结构 抗拔桩 隧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标准段隧道开挖;
标准段隧道开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施作超前支护;
S12:开挖上半断面;
S13:第一次喷射混凝土;
S14:施作上半断面的型钢钢拱架(5);
S15:开挖下半断面;
S16:施作下半断面的型钢钢拱架(5);
S17:封闭上半断面的型钢钢拱架(5)和下半断面的型钢钢拱架(5)成环,形成初期支护(4-1);
S18:在初期支护(4-1)背后注浆;
步骤二:抗拔桩附近区段隧道开挖;
抗拔桩附近区段隧道开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凿出抗拔桩(3)的抗拔桩主筋(6);
S22:按现场抗拔桩桩体实际位置,依次开挖上半断面、下半断面,在临近抗拔桩两侧布置初期支护(4-1)的型钢钢拱架(5);
S23:静力破除抗拔桩(3)的桩体混凝土,在抗拔桩(3)桩体范围内密布型钢钢拱架(5)并与抗拔桩(3)的抗拔桩主筋(6)焊接;
S24:喷射混凝土,封闭初期支护(4-1);
步骤三:待初期支护(4-1)达到设计强度且变形稳定后,浇筑二次衬砌(4-2),完成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4)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4)下穿既有地铁站(1)、且穿过抗拔桩(3);抗拔桩(3)通过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4)分隔截断;
围护桩(2)设置在既有地铁站(1)外周;抗拔桩(3)设置在既有地铁站(1)内;
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4)包括初期支护(4-1)、二次衬砌(4-2)和钢筋搭接结构(7);
钢筋搭接结构(7)设置在截断后的抗拔桩(3)与初期支护(4-1)的连接处;
混凝土结构设置在钢筋搭接结构(7)处;
二次衬砌(4-2)设置在初期支护(4-1)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拔桩(3)内设置抗拔桩主筋(6);
初期支护(4-1)上设置型钢钢拱架(5);
截断后的抗拔桩主筋(6)与型钢钢拱架(5)焊接连接;
混凝土结构设置在抗拔桩(3)与初期支护(4-1)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期支护(4-1)采用早强喷射混凝土,厚度为300mm,混凝土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衬砌(4-2)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厚度为350mm,混凝土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型钢钢拱架(5)采用工字钢I22b;型钢钢拱架(5)之间采用角钢、钢板连接,钢材型号均为Q235b级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拔桩(3)在隧道开挖暴露出完整的结构后,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抗拔桩(3)的混凝土,抗拔桩(3)的上下两端各留出连接用抗拔桩主筋(6),其余抗拔桩主筋(6)切割;
抗拔桩(3)破除后,型钢钢拱架(5)在抗拔桩(3)附近密布3~5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型钢钢拱架(5)与抗拔桩主筋(6)焊接处的钢筋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穿地下结构抗拔桩的隧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衬砌(4-2)的主筋采用机械连接,且二次衬砌(4-2)的主筋的接头位置相互错开;
二次衬砌(4-2)的纵向受拉钢筋在35d且大于或等于500mm范围内接头小于或等于钢筋数量的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47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