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循环水系统鱼池的内壁自清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5286.9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0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万正平;何景亮;蓝于倩;吴慧英;马海涛;张家俊;袁玉杰;葛瑞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10 | 分类号: | A01K63/10;A01K63/00;B08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牟建鑫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循环 水系 鱼池 内壁 清洗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循环水系统鱼池的内壁自清洗设备,其包括位于鱼池本体上方的机座、一组用于清洗鱼池本体内壁的清洗装置以及两组用于将鱼类赶至鱼池本体中部的赶鱼网;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竖向刷件,所述竖向刷件贴合于鱼池本体内侧壁,所述机座设置有驱使竖向刷件沿鱼池本体内侧壁周向移动的驱动件。本申请具有减轻清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鱼类养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循环水系统鱼池的内壁自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循环水养殖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突破传统养殖方式的弊端,能减少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水列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
相关技术中,循环水系统的鱼池一般为圆柱状,且存在池壁粘黏污染物的难题,一般通过污染物虹吸或刷子清扫的方式进行人为处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在清理鱼池侧壁时,鱼类仍养在池内,通过虹吸或人工刷洗需要异常谨慎,避免鱼类造成伤害,该清洗方式存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且清理不彻底的问题,易导致换水效果差、鱼类患病几率高,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减轻清洗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清洗效果以及减少鱼体伤害,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循环水系统鱼池的内壁自清洗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循环水系统鱼池的内壁自清洗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循环水系统鱼池的内壁自清洗设备,包括位于鱼池本体上方的机座、一组用于清洗鱼池本体内壁的清洗装置以及两组用于将鱼类赶至鱼池本体中部的赶鱼网;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竖向刷件,所述竖向刷件贴合于鱼池本体内侧壁,所述机座设置有驱使竖向刷件沿鱼池本体内侧壁周向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两块赶鱼网缓慢地将鱼类赶至鱼池本体中部,并将两块赶鱼网围成防护网,以防止在清洗过程中对鱼类造成伤害;通过竖向刷件与鱼池本体内侧壁贴合,并通过机座上的驱动件驱使竖向刷件周向移动,从而在竖向刷件缓慢移动过程中覆盖鱼池本体内侧壁,又利于提高清洗装置的清洗效果,通过驱动件驱动竖向刷件完成对鱼池本体内侧壁的自动化清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清理后的杂物可通过打捞网打捞出鱼池,以减少对池水的污染。
优选的,所述机座包括位于鱼池本体上方的顶板以及驱使安装座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顶板连接有伸入鱼池本体内的护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竖向刷件移动时,会对鱼池本体内的水进行搅动,从而容易惊扰到鱼类,不利于鱼类养殖,通过升降组件带动顶板向下移动,将护筒降至鱼池本体内,护筒环绕于赶鱼网外侧,有利于隔挡发生扰动的池水,有利于减少清洗装置清理鱼池内侧壁时对鱼类正常活动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顶板下端的内齿圈、转动连接于顶板下端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齿轮以及驱使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齿轮与所述内齿圈啮合传动;所述内齿圈轴线与鱼池本体轴线重合,所述竖向刷件竖直固定于内齿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竖向刷件在外齿圈与齿圈的啮合传动下实现周向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化清理,有利于提高清洗装置的清洗效率。
优选的,所述顶板设置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沿套筒轴线贯穿顶板并延伸至鱼池本体底部,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转动套设于所述中心筒外周面的横向刷件,所述横向刷件与鱼池本体内底壁抵接,所述横向刷件与竖向刷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驱动件带动竖向刷件转动时,横向刷件同步转动,并对粘结在鱼池本体内底壁的鱼类列泄物进行清理,有利于提高清洗装置的清洗覆盖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珠江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5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