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出六旋转式微电机转子压铸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6042.2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9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钱菊丰;汤琳凯;刘兴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耐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出六 旋转 式微 电机 转子 压铸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出六旋转式微电机转子压铸机,其补偿油缸上设有冲片叠厚补偿结构,料缸和工作台上设有浇口反向切断机构,冲片叠厚补偿结构包括液压补偿机构、转子脱模机构和模具连接机构;液压补偿机构包括六组补偿活塞头和补偿顶简,六个补偿顶简上端一一对应的抵接在六个补偿活塞头下方,六个补偿顶简抵接在模具连接机构上;浇口反向切断机构包括安装在料缸上的脱浇口机构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浇口推出机构。本发明在降低模具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件适应性低,并且具备多转子依次顶出脱模的功能和便捷的上模更换模效果,另外其能够干净彻底的脱出浇口并将浇口推离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压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出六旋转式微电机转子压铸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多工位旋转式一出多压铸机存在诸多应用缺陷,具体为:多工位压铸机主缸部分工件适应性较低,具体表现为在压铸不同叠厚的转子时,即使端环相同,长度略有变化也需要整体更换上模,其直接增加了模具投入成本,并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一出多压铸机则在每次开模时都存在个别转子与上模之间脱模困难的现象;另外现有压铸机在开模后,依然依靠冲头上的燕尾槽来进行脱浇口,因为冲头存在大小尺寸限制,导致压铸体积较大的工件时,浇口脱出不干净彻底,应用于旋转式压铸机时,浇口推出后铝渣掉落并积存在到转盘下方,不仅影响连续生产的效率,而且存在转盘卡死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多工位旋转式一出多式压铸机工件适应性低、脱模困难以及浇口脱出不彻底的缺陷,提供一种一出六旋转式微电机转子压铸机,其在降低模具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件适应性低,并且具备多转子依次顶出脱模的功能和便捷的上模更换模效果,另外其能够干净彻底的脱出浇口并将浇口推离工作台。
本一出六旋转式微电机转子压铸机一出六旋转式微电机转子压铸机,其特征是: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补偿油缸、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料缸、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四工位转盘,所述补偿油缸内安装有六件上模,所述四工位转盘的各工位设有浮模架,并于浮模架内安装有六穴下模,所述料缸底部设有冲杆和冲头;所述补偿油缸上设有冲片叠厚补偿结构,所述料缸和工作台上设有浇口反向切断机构,其中,所述冲片叠厚补偿结构包括设置在补偿油缸内部的液压补偿机构,设置在补偿油缸上方的转子脱模机构,设置在补偿油缸下部的模具连接机构;所述液压补偿机构包括六组补偿活塞头和补偿顶简,六个补偿顶简上端一一对应的抵接在六个补偿活塞头下方,六个补偿顶简抵接在所述模具连接机构上;所述浇口反向切断机构包括安装在料缸上的脱浇口机构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浇口推出机构,所述脱浇口机构包括反向顶盘和复位弹簧,所述反向顶盘套装在所述料缸顶端,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反向顶盘与所述工作台之间;所述浇口推出机构包括侧向推浇口油缸和浇口掉落孔,所述侧向推浇口油缸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浇口掉落孔开设在工作台上。
作为结构优化,所述转子脱模机构包括设置在补偿油缸上方的脱模油缸和脱模组件,所述补偿油缸顶部设有向补偿油缸内延伸的活塞导向通道,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活塞、脱模顶柱、中转顶盘和脱模顶杆,所述脱模活塞设置在脱模油缸内,脱模活塞下端伸入活塞导向通道,所述脱模顶柱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脱模活塞和中转顶盘上,所述脱模顶杆周向固定在中转顶盘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法兰、中套冷却法兰、中套和上模连接头,所述连接法兰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补偿油缸和中套冷却法兰固定连接,所述中套卡装在所述连接法兰和中套冷却法兰内侧,所述上模连接在上模连接头下端,上模连接头连接在补偿顶简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中转顶盘下方同心设有上模连接法兰,所述脱模顶杆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连接法兰上;所述上模连接头上、下端外缘分别设有顶简槽和行程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油缸和脱模油缸上均设有液压油接口。
作为结构优化,所述料缸上沿开设有燕尾槽。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顶盘呈“C”型,反向顶盘的厚度等于所述料缸上沿至工作台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耐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耐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