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光背光模组及背光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7678.9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隆昇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4 | 分类号: | G02F1/1334;G02F1/133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光背光模组及背光显示装置,涉及汽车产业的天窗、全景天幕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该可调光背光模组包括调光组件和光源组件;调光组件包括PDLC膜、导光板以及PDLC膜电源,PDLC膜贴附于导光板的一侧,PDLC膜具有电极侧,电极侧与PDLC膜电源电连接;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件和LED电源,发光件安装于导光板的单侧或双侧,且发光件与LED电源电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ED背光光源的功能较为单一,其应用领域一般多为液晶显示领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较少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适用范围较广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产业的天窗、全景天幕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光背光模组及背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技术在液晶电视和面板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LED面板灯的设计主要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舒适而不失明亮,可有效缓解眼疲劳。一般的,按照光源位置分,LED背光可分为侧入型背光与直下型背光。
其中,侧入型背光技术中,入射光在导光板的传导过程中,若碰到散光点,就会形成各个角度的漫反射光,光能量的传播是随导光板的长度变化的,因此为保证出射光的均匀,出光的效率要随导光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漫反射光的强弱与该位置的入射光强度成正比,与散射点的面积成正比。因此在入射光传播过程中,由于漫反射作用使得入射光的强度在逐渐减弱,因此为了保证导光板两边出光能够均匀,靠近光源这端的散射点的直径要小一些,而在另一端的直径则要大一些,在背光的设计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和挑战是保证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上提升光的利用效率,通过不断反复调整网点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最终最佳的亮度和均匀性。
直下型背光由反射膜、LED灯矩阵、扩散膜与增光膜片构成,LED矩阵排布在反射膜与扩散膜之间,背光型的LED的体积一般较大,因此适用于大尺寸的产品。相较于直下型背光,侧入型背光加入了导光板使得LED矩阵可以分布在整个可调光背光模组的侧面,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整个可调光背光模组的体积,因此可以应用中小尺寸的产品,此外侧入型背光与直下型背光相比还具有更节能的优点。
但是,传统的LED背光光源只能作为光源使用,其功能较为单一,其应用领域一般多为液晶显示领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光背光模组及背光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ED背光光源的功能较为单一,其应用领域一般多为液晶显示领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较少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光背光模组,包括:调光组件和光源组件;
所述调光组件包括PDLC膜(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调光膜)、导光板以及PDLC膜电源,所述PDLC膜贴附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PDLC膜具有电极侧,所述电极侧与所述PDLC膜电源电连接;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发光件和LED电源,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导光板的单侧或双侧,且所述发光件与所述LED电源电连接;
根据所述PDLC膜电源和所述LED电源的通断电状态,所述可调光背光模组能够在透明态、雾态以及背光源态之间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PDLC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聚合物液晶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体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层和所述第二基体层均采用PET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均采用ITO层(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通过激光蚀刻或UV(UltraViolet,紫外线)网版印刷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隆昇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太仓隆昇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