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口径沉管总成以及沉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8243.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5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虎;练新军;占根法;牛尧;史晓欢;郑捷;武红冠;韩友辉;宦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6 | 分类号: | F16L1/16;F16L1/20;E02D29/073;E02D29/09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径 总成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口径沉管总成以及沉管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水岸边设置地牛固定点实现沉管总成端管的翻转,降低了沉管施工成本,降低了小型浮吊翻转沉管端管过程中起重不同步导致的作业风险,方便进行沉管操作,且为了方便沉管时的注水操作,因此将沉管总成的端管与水面之间的夹角调节为15度,此时吊车所用的吊力最小,且此时方便注水操作,同时采用了方便施工的地牛,并且方便通过该地牛进行沉管施工,降低了沉管的难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口径沉管总成以及沉管方法。
背景技术
沉管施工中,常穿越内陆大型水库及湖泊,很多沉管施工地点大型工程船无法到达现场。特别是口径较大的沉管作业,常规方法需配备与大口径钢管总成自重相对应的浮吊船,来实现沉管过程中沉管总成弯头的90度翻转并稳管下沉,而许多内陆湖泊水库没有大型浮吊到达现场的条件。例如桂西北百色灌区跨右江DN2200沉管工程沉管总成自重达到,由于右江船闸通航受限,200T以上的浮吊无法水路航行到施工现场。从而给沉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传统施工方法在施工中面临着诸多限制,增大了沉管的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口径沉管总成以及沉管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水岸边设置地牛固定点实现沉管总成端管的翻转,降低了沉管施工成本,降低了小型浮吊翻转沉管端管过程中起重不同步导致的作业风险,方便进行沉管操作,且为了方便沉管时的注水操作,因此将沉管总成的端管与水面之间的夹角调节为15度,此时吊车所用的吊力最小,且此时方便注水操作,同时采用了方便施工的地牛,并且方便通过该地牛进行沉管施工,降低了沉管的难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大口径沉管总成,包括:
直管;
端管,倾斜的连通于直管的两端;
盲板,数量为一对,均设于端管的另一端;
注水管,数量为一对,均设于盲板;
注水阀,设于其中一根注水管;
排气阀,设于另外一根注水管;
注水泵,连接于注水阀的另一端;
直管与端管的内外两侧均喷涂有防腐涂料。
一种大口径沉管总成沉管方法,用于大口径沉管总成的沉管,步骤如下:
步骤1:挖设水下管槽;
步骤2:通过托运船将沉管总成浮运至水下管槽处的水面上;
步骤3:在两根端管的上下游均进行打桩定位;
步骤4:在沉管总成轴线两端所在的水岸处设置A1、B2、C3以及D4四个地牛,A1地牛与B2地牛位于沉管总成一端的两侧,C3地牛与D4地牛位于沉管总成另一端两侧,四个地牛均通过牵拉索固定在沉管总成的端管处;
步骤5:在沉管总成的两端各设置一台吊机,并将吊机上的吊索套设在沉管总成的两端;
步骤6:通过步骤5中所述的吊机调节沉管总成中两根端管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以使端管的轴线与水面之间形成15度的夹角;
步骤7:步骤6完成后,在直管的一端设置助浮气囊,助浮气囊位于排气阀端,而后通过注水泵向沉管总成内注水,在注水时,注水阀与排气阀均为打开状态,在注水过程中吊机对端管与水面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且当端管的轴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后,撤掉吊机以及助浮气囊;
步骤8:开始进行沉管,在沉管总成下沉的过程中,A1地牛和D4地牛收紧牵拉索,而B2地牛和C3地牛放松牵拉索,且沉管总成中端管轴线与水面形成90度的夹角,直至沉管总成下沉至水下管槽内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8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敏三通温控阀
- 下一篇:一种铆钉自动拆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