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蔽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8454.X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2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春;张蛟鹏;余洋;莫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1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数据 隐蔽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蔽传输方法,包括步骤:确定发送方的地址、私钥和公钥以及接收方的地址和公钥;发送方接收到数据隐蔽传输请求,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以及待传输数据;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分割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子集,经哈希运算后得到多个待传数据子集的摘要信息,将摘要信息按预设的乱序规则重新排序;通过接收方的公钥采用加密算法对重新排序的摘要信息和乱序规则进行加密,并传输至接收方;接收方通过私钥进行解密,并还原得到完整的传输数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以及传输数据,并通过打乱数据进一步保护待传输数据,完成了数据的隐蔽性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数据安全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蔽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区块链的基本特征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区块链的特征进行区块链的应用和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对于个人或者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备受关注。但是在保证数据传输安全的同时,数据传输的隐蔽性还不够,这一缺陷对数据传输过程有着被破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蔽传输方法,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以及传输数据,并通过打乱数据进一步保护待传输数据,完成了数据的隐蔽性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蔽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发送方的第一区块链地址、第一私钥和第一公钥;确定接收方的第二区块链地址和第二公钥;所述接收方保存有第二私钥;所述接收方向所述发送方发送数据隐蔽传输请求;
S2)所述发送方接收所述接收方发送的数据隐蔽传输请求,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所述发送方的第一区块链地址、接收方的第二区块链地址以及待传输数据;
S3)所述发送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割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子集,对多个所述待传输数据子集分别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多个所述待传数据子集的摘要信息,将摘要信息按预设的乱序规则重新排序;
S4)通过所述接收方的第二公钥采用加密算法对重新排序的摘要信息和乱序规则进行加密,并传输至所述接收方;
S5)所述接收方通过第二私钥对重新排序的摘要信息和乱序规则进行解密,并还原得到完整的传输数据。
可选的,步骤S3)中所述加密算法采用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或SHA256加密算法。
可选的,步骤S3)中所述发送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割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压缩,用于减小所述待传输数据的存储容量,提升传输速率。
可选的,步骤S4)中所述发送方将所述待传输数据采用均等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待传输数据子集。
可选的,所述发送方和所述接收方的通信信道上设有防火墙,用于检测恶意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永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84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