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结构多功能检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0288.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清;汪建国;李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宏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G01B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多功能 检测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多功能检测仪,包括回弹仪、壳体以及角度指示环,壳体可拆卸连接于回弹仪,壳体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角度指示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内腔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且固定管套设于转动轴上;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转动轴的两组夹持组件,每组夹持组件包括抵接环、过渡杆、推动杆以及第一弹簧,过渡杆贯穿固定管,且过渡杆滑动连接于抵接环,推动杆固定连接于过渡杆位于固定管外侧的一端,抵接环固定连接于过渡杆远离推动杆的一端;第一弹簧套设于过渡杆上,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固定管的外周面,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推动杆上;内腔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推动杆移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多功能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对建筑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要求主要有:构件强度、构件厚度、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检测这些项目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为钻芯法、回弹法、钢筋扫描等方法,回弹仪检测建筑结构强度的方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198240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实体多功能检测仪,包括回弹仪和安装在回弹仪上的水平测量装置,水平测量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角度指示装置,角度指示装置包括呈环状的角度指示环、角度指示环的外侧面上刻画有刻度尺、角度指示环的轴线垂直于回弹仪的轴线,角度指示环可以围绕着轴线进行旋转,角度指示环上安装有配重块,在壳体上刻画有指示标识,指示标识所在的侧面为透明的侧面,壳体内填充有阻尼液。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回弹仪完成测量后,再读取角度指示环测量的角度时,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角度指示环仍可能在阻尼液中发生转动,从而可能会造成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降低回弹仪测量完成后,角度指示环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多功能检测仪。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结构多功能检测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结构多功能检测仪,包括回弹仪、壳体以及角度指示环,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于回弹仪,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角度指示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上,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管,且固定管套设于转动轴上;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转动轴的两组夹持组件,每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抵接环、过渡杆、推动杆以及第一弹簧,所述过渡杆贯穿固定管,且过渡杆滑动连接于抵接环,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于过渡杆位于固定管外侧的一端,所述抵接环固定连接于过渡杆远离推动杆的一端,且抵接环能够抵接于转动轴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过渡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固定管的外周面,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推动杆上;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推动杆移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降低回弹仪测量完成后,角度指示环发生转动的可能性,在回弹仪完成测量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推动杆移动,两个推动杆移动带动两个过渡杆移动,两个过渡管移动带动两个抵接环移动,使得两个抵接环能够抵紧转动轴,从而降低转动轴发生转动的可能性,进而便于降低回弹仪测量完成后,角度指示环发生转动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弹簧,便于使得抵接环复位。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块、齿轮以及齿条,所述转动块上开设有开口为椭圆形的抵接孔,所述固定管穿设于转动杆的抵接孔,所述推动杆抵接于抵接孔的内侧壁,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转动块的外周面,所述齿条滑动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上,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推动齿条移动的推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驱动两个推动杆移动,先通过推动机构推动齿条移动,齿条驱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的过程中,抵接孔的侧壁始终能于推动杆相贴合,同时由于抵接孔的开口为椭圆形,从而在转动转动块的过程中,能够推动两个推动杆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宏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宏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0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