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旋转弯头套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1231.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1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虞思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A61B1/31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毛广泽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弯头 套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弯头套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其内设有导丝,导丝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穿过下套管并延伸而出;钢丝,其一端与上套管连接且另一端插入至下套管内;连接套管,其两端分别与上套管以及下套管连接;内套管,其设置于下套管内,内套管与下套管连接并从下套管内延伸而出,内套管套设在钢丝以及导丝上。控制上套管绕着其所在竖直轴线转动,带动钢丝同步转动,并同时带动内套管、下套管、导丝转动,直至第一弯曲部旋转至与狭窄部位转角的方向一致,从而导丝即可通过该狭窄部位,快速精准地置入导丝,并且避免了肠道损伤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弯头套管。
背景技术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并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其中7%~29%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首发表现为急性肠梗阻。结直肠支架置入术是解除急性梗阻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在肠道狭窄部位放置支架,将肠腔撑开,使狭窄或阻塞部位恢复通畅。近年来,该方法已在外科术前过渡治疗、晚期肿瘤姑息性治疗及良性狭窄的缓解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置入支架之前,必须先通过肠镜侧孔插入导丝,通过狭窄部位从而定位,为后续支架置入进行“探路”。但是,目前导丝头端方向无法改变,如果遇到狭窄部位转角或形状变化较大的情况,则难以通过狭窄部位,造成导丝置入困难,甚至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控制导丝头端方向,在不损伤肠道的前提下,快速精准地置入导丝,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准确控制导丝插入端方向的可旋转弯头套管。
本发明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旋转弯头套管,包括:
上套管;
下套管,其内设有导丝,所述导丝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穿过所述下套管并延伸而出;
钢丝,其一端与所述上套管连接且另一端插入至所述下套管内;
连接套管,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套管以及所述下套管连接;
内套管,其设置于所述下套管内,所述内套管与所述下套管连接并从所述下套管内延伸而出,所述内套管套设在所述钢丝以及所述导丝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管包括第一管体部以及手柄部,所述第一管体部与所述手柄部一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丝包括控制部以及转动部,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转动部一体连接,所述控制部与所述手柄部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管体部连接,所述转动部穿过所述第一管体部并伸入至所述第二管体部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套管包括第二管体部以及延伸部,所述第二管体部与所述延伸部一体连接,所述转动部插入至所述第二管体部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丝从所述延伸部内伸入至所述第二管体部内并延伸而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套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管体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套管内设有至少一对轴承,一对所述轴承之间留有供所述转动部穿过的缝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未经宁波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