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车辆和后视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1645.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激光;王勇;许亮;张进;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2 | 分类号: | B60R1/12;B60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车辆 后视镜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车辆和后视镜。摄像装置包括壳体、镜头、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成像一侧设置、并用于向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拍摄对象照射红外光,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设置于所述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根据本公开的摄像装置结构简单,能给不同远近的拍摄对象提供较均匀的补光,拍摄的影像画面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摄像装置领域,更特别地涉及用于行驶工具内部(例如车辆内部)的摄像装置和包括该摄像装置的车辆,以及包括该摄像装置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视觉技术的分析和决策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例如在车辆领域,出现了各种基于图像或视频等信息的应用或功能,例如自动驾驶、人车智能交互、座舱娱乐、汽车共享租赁安全和汽车主动安全等。
然而,对于车内人员活动的识别和记录,还缺少较佳的解决方案。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摄像装置进行拍照和/或视频录制,然而,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画面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有效记录拍摄对象的状态的摄像装置和包括该摄像装置的车辆,以及包括该摄像装置的后视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壳体、镜头、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朝向所述摄像装置的成像一侧设置、并用于向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拍摄对象照射红外光,
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分别设置于所述镜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比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大35°至45°。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为80°,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能照射的角度范围为120°。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发光中心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发光中心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有第一补光区和第二补光区,
所述第一补光区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补光灯能从所述第一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所述第一补光区的外表面的中部区域形成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进的喇叭状的第一挡光区,所述第一挡光区围绕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挡光区的开口面积沿着向所述壳体的内侧靠近的方向逐渐减小;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补光区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补光灯能从所述第二开口处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所述第二补光区的外表面的中部区域形成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进的喇叭状的第二挡光区,所述第二挡光区围绕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挡光区的开口面积沿着向所述壳体的内侧靠近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补光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挡光曲面和第一挡光平面,所述第一挡光平面位于所述第一挡光曲面的上方;和/或
所述第二补光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挡光曲面和第二挡光平面,所述第二挡光平面位于所述第二挡光曲面的上方。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光曲面是锥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挡光平面与第三方向呈第一倾斜角,所述第一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一挡光曲面的母线与所述第三方向的夹角;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用式坐姿矫正带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蟹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