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神经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2120.X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陈万祺;许君临;叶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F2/91;A61F2/88;A61F2/96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张攀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导管座护套、导向鞘和神经微导管管胚,神经微导管管胚包括内层PTFE管层、中层不锈钢编织网和外层Pebax管层,中层不锈钢编织网包括弹簧状编织网层和网格状编织网层,内层PTFE管层为中空管体,弹簧状编织网层紧密缠绕在所述内层PTFE管层的外周壁上;网格状编织网层紧密缠绕在弹簧状编织网层的外周壁上;外层Pebax管层紧密包裹在网格状编织网层的外周壁上;导向鞘可滑动地套设在神经微导管管胚的外周壁上;导管座的内部设置有导管通道,该导管通道与神经微导管管胚通过导管座光固连接在一起;导管座护套包裹在导管座光固的外部;导管座的自由端设置有开口,通过该开口能够进入导管通道和内层PTFE管层的中空管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微导管。
背景技术
神经微导管是一种用于治疗脑神经血管栓塞的医疗器械,脑神经血管栓塞又名脑卒中、脑血栓、脑中风,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其中以缺血性脑中风最为常见,发病急,且致死、致残率高。
据统计,每年脑卒中新发病250万人,死亡约150万人,占各类疾病致死病例的22.45%,而且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2015年发表于《柳叶刀》的《1990-2013年中国240种疾病别死亡率: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一项省级水平的系统性分析》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致死量最大的疾病。存活的患者中,约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致残,重度致残者约占40%,2014年用于该病的治疗费用达100亿元以上。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药物溶栓是最先使用的脑卒中治疗方法,常见的溶栓药物包括阿替普酶、丁苯酞、利伐沙班、对甲苯磺酸依度沙班等,其中阿替普酶是FDA唯一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目前为国家乙类医保药物,2013年湖北招标20mg价格2402.4元,50mg价格5443.34元,一般一个患者需要使用50mg以上,最多可以使用100mg,估计平均每个患者需要花费7000-8000元。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其相比于第一代溶栓药物尿激酶和链激酶,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不会引起全身纤溶现象。缺点则是半衰期与一代溶栓药物一样相对较短,且引起出血的风险较大。
由于溶栓药物若直接注射或口服,药物利用率低,作用速度较慢,故随着导丝、导管技术的发展成熟,现今有很多产品已不再直接注射或口服,而是将药物涂抹在球囊或支架表面,通过手术将涂有药物的球囊或支架送到血栓处再释放,效果更好,起效更快。
机械取栓的主要方法包括血管内取栓、吸栓、机械碎栓、血栓截留以及最新的支架样取栓。这其中的大部分装置都处于动物实验和临床前研究阶段。由于第一代机械取栓装置在再通率和预后方面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出现了以支架样取栓(Stentriever)技术为基础的第二代取栓装置。Stentriever形状类似于支架,能将血块收集到支架上,将支架连同血块一起拉离血管。这种装置主干柔软,容易通过颅内迂曲血管,专用于对大血管血栓形成后导致的血管急性闭塞。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的“SOFIAFLOW Plus”血栓吸收导管、特尔莫株式会社的TronFX取栓支架和美国Penumbra公司的Penumbra max系列再灌注导管。
脑梗塞是由于脑的血管堵塞血栓引起脑组织损坏的脑血管疾病。血栓吸收导管是将导管从脚的根部放入脑血管内吸取血栓,谋求血流再通的医疗器械。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的“SOFIAFLOW Plus”血栓吸收导管是一款适合血栓回收的大口径规格导管,即使在弯曲较强的脑血管中,也能迅速到达病变部位。
支架型血栓除去装置是附着在导管顶端的支架(由金属制成的网状筒),能锁住脑血管内的血栓,使血流再通的医疗机器。特尔莫株式会社的TronFX取栓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支架型血栓消除装置,由于提高了柔软性,统一使用直径2mm的支架,在更细的末梢的血管血栓也一样能够轻松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璞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1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极片及电池
- 下一篇:一种酒花苦味酸酵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