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2350.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孝君;何玉锋;舒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C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糖 乳酸菌 饮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本申请涉及发酵乳制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所述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含乳饮料、接种活性乳酸菌、发酵和灌装,所述配制含乳饮料的步骤为:将芦荟提取物、黑茶提取物和脱脂乳粉加入饮用水中,搅拌均匀,加入磷脂、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甜味剂,搅拌均匀,得含乳饮料;所述低糖乳酸菌饮料中甜味剂的含量不高于1wt%。本申请采用芦荟提取物和黑茶提取物复配,不仅可以抑制杂菌生长,还可以长时间维持活性乳酸菌的活性;芦荟提取物、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使低糖乳酸菌饮料不易出现明显的水析、分层、沉淀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酵乳制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保健功能性与多营养性的日益重视,向乳饮料中添加一些营养类或功能性的原料而生产新型乳饮料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低糖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发酵性的酸性含活乳酸菌的乳饮料,其中所含有的活性乳酸菌可以在肠道内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容易在灌装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使制备的低糖乳酸菌饮料中含有除活性乳酸菌以外的其它杂菌,会加速活性乳酸菌失活,使低糖乳酸菌饮料的保存时间较短,不利于长时间运输及储存等问题。为了除去灌装中引入的杂菌,有向低糖乳酸菌饮料中加入茶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广谱的抑菌,能抑制灌装中引入的杂菌,但同时也会抑制低糖乳酸菌饮料中的活性乳酸菌,不仅降低了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功效,还降低了低糖乳酸菌饮料的保存时间;此外,茶叶提取物含碱,会使低糖乳酸菌饮料出现明显的水析、分层现象,降低饮料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申请人认为现有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存在不能长时间维持低糖乳酸菌饮料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低糖乳酸菌饮料中活性乳酸菌的活性维持时间短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糖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含乳饮料、接种活性乳酸菌、发酵和灌装,所述配制含乳饮料的步骤为:将芦荟提取物、黑茶提取物和脱脂乳粉加入饮用水中,搅拌均匀,加入磷脂、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甜味剂,搅拌均匀,得含乳饮料;所述低糖乳酸菌饮料中甜味剂的含量不高于1wt%。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低糖乳酸菌饮料中甜味剂的含量不高于1wt%,含糖低。芦荟提取物和黑茶提取物复配,不仅可以抑制杂菌生长,还可以长时间维持活性乳酸菌的活性,这是由于芦荟提取物中的蒽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杀菌、抑菌作用,芦荟提取物中的芦荟苦素和芦荟大黄素苷均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灌装过程中杂菌的产生;黑茶提取物属于全发酵型茶,黑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具有抑菌作用,但在芦荟提取物的影响下,黑茶提取物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磷脂与芦荟提取物中的氨基酸及其他各组分共同作用,可以提高活性乳酸菌的活性,抑制杂菌的同时不破坏活性乳酸菌。同时,芦荟提取物、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这是由于芦荟提取物的多糖与瓜尔豆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共同作用,提高了低糖乳酸菌饮料中蛋白质的稳定性,此外芦荟提取物中各种活性成分一定程度上中和了黑茶提取物中的咖啡碱,使低糖乳酸菌饮料不易出现明显的水析、分层、沉淀等现象。
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含乳饮料由以下组分构成:芦荟提取物1-3%、黑茶提取物0.3-0.6%、脱脂乳粉10-30%、磷脂0.1-0.3%、瓜尔豆胶0.1-0.2%、羧甲基纤维素钠0.05-0.2%、甜味剂0.5-1%、饮用水余量。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控制含乳饮料中芦荟提取物、黑茶提取物、脱脂乳粉、磷脂、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甜味剂的含量,提高了低糖乳酸菌饮料中活性乳酸菌的活性维持时间和稳定性,这是由于该含量范围内各组分的协调作用更好,更有利于芦荟提取物中各活性成分与黑茶提取物、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益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