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482.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伟;刘金剑;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8 | 分类号: | E02D27/18;E02D23/00;E02D23/08;E02D5/74;E02D5/76;E02D17/00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郝伟 |
地址: | 0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沉井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沉井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内壁、混凝土外壁、若干个混凝土隔墙以及若干个增强锚杆,混凝土外壁与混凝土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混凝土隔墙设置于容纳腔内;增强锚杆贯穿混凝土内壁和混凝土外壁设置,且沿混凝土外壁的径向向外延伸;其中,混凝土外壁的下端设有刃脚组件,刃脚组件向混凝土内壁一侧延伸,并封堵于容纳腔的下口处。本发明提供的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利用混凝土内壁、混凝土外壁和混凝土隔墙形成双壁混凝土沉井,再将上述双壁沉井沉入地下后,增强锚杆伸入土层内部,向增强锚杆内注入砂浆,使增强锚杆与外周土体严密结合,提高了双壁沉井与外部土层的紧密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沉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井是一种在地面上制成的、上下均敞口的空心井筒状结构,通过去除井下及井筒内的土体,依靠自重或配以助沉措施使之沉到地下某一深度,属于一种地下构筑物,广泛用于桥梁、房建、市政、矿山、水利、海洋等工程中。
随着施工工艺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基础工程施工进度已经成为制约总体工程进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井基础采用现场逐节浇筑或砌筑、井筒内取土下沉的方法,下沉过程中易偏斜,进而造成现场工作量大,作业周期长的问题,人工及材料消耗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及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双壁沉井的下沉速度,增强沉井与周围土体的连接强度,具有可靠的承托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包括混凝土内壁、混凝土外壁、若干个混凝土隔墙以及若干个增强锚杆,混凝土外壁套设于混凝土外壁的外周,与混凝土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混凝土隔墙连接于混凝土内壁与混凝土外壁之间,且位于容纳腔内,混凝土隔墙沿混凝土外壁的径向设置;增强锚杆贯穿混凝土内壁和混凝土外壁设置,且沿混凝土外壁的径向向外延伸;
其中,混凝土外壁的下端设有刃脚组件,刃脚组件向混凝土内壁一侧延伸,并封堵于容纳腔的下口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刃脚组件包括刃脚外板、刃脚内板以及加固板,刃脚外板位于混凝土外壁的下方,且与混凝土外壁中的钢筋固定连接;刃脚内板与刃脚外边的下边缘固定连接,刃脚内板自下而上向背离刃脚外板的一侧倾斜,刃脚外板的上边缘与混凝土内壁中的钢筋固定连接;加固板连接于刃脚外板与刃脚内板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刃脚外板的上边缘还设有向混凝土外壁的内侧倾斜的延伸板,混凝土外壁中的钢筋的下端连接于延伸板的顶面上,自混凝土外壁的外周向混凝土外壁的中心,延伸板的厚度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加固板的板面沿混凝土外壁的径向设置,加固板的上边缘低于刃脚内板的上边缘设置,加固板向下延伸至分别与刃脚外板和刃脚内板的板面相接。
一些实施例中,加固板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凝土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喷水孔,喷水孔连接有供水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强锚杆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有若干层,每层增强锚杆包括若干个在混凝土外壁的圆周方向上间隔排布的增强锚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凝土内壁的内周壁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加强槽,加强槽的外部开口宽度大于内部槽底宽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双壁混凝土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挖基坑铺垫木;
拼装刃脚组件;
支模、绑钢筋,绑扎混凝土内壁、混凝土外壁以及混凝土隔板的钢筋;
连接钢筋和刃脚组件,连接混凝土内壁的钢筋和混凝土外壁的钢筋的下端至刃脚组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4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