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陆空两栖自主侦查机器人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2515.X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恺丰;陆祖兴;田博睿;李和清;邹曲宸;李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2D57/032;B64C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陆空 两栖 自主 侦查 机器人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陆空两栖自主侦查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其特征在于: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可折叠式的4个机臂和4条具有八自由度的腿结构,4个机臂结构相同且对称安装与机器人本体上,4个机臂包括第一机臂(24)、第二机臂(19)、第三机臂(20)和第四机臂(27),各机臂上设置有1个无刷电机(29)、1个电调(31)、1个旋翼(30)、机臂主干A(33)、机臂主干B(34)、机臂主干C和机臂主干D,4条腿结构包括左前腿(16)、右前腿(25)、左后腿(17)、右后腿(28)通过舵机驱动,所述舵机通过对应舵机驱动器(14)且安置于机器人本体下方;
所述左前腿(16)包括大腿舵机(39)、小腿舵机(37)、大腿骨架(35)、小腿骨架(43)、髋关节结构(40)及微型起落结构(41)、髋关节轴承(36)、连杆结构(42)及舵机摆臂(38)和足部缓冲垫(44),所述大腿舵机(39)连接于大腿骨架(35),设置于大腿舵机固定结构,小腿舵机(37)连接连杆结构(42)与舵机摆臂(38),设置于大腿骨架(35),大腿骨架(35)连接于大腿舵机(39)和小腿骨架(43),设置于髋关节结构(40),并安装有小腿舵机(37),小腿骨架(43)连接大腿骨架(35)及连杆结构(42),安装有足部缓冲垫(44),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置有核心处理器(26)、电流计单元(8)、电压报警单元(9)、飞控(2)、舵机驱动器(14)、无线数传模块、无线图传模块(18)、GPS(22)、视觉采集模块、安全开关(12)和蜂鸣器(1)且通过信号传输线(32)与作为电源的锂电池(11)相连;
所述的核心处理器(26)还配套有第一稳压单元(7)及飞控数据传输单元(10),通过螺钉固定于机器人本体上;
所述飞控(2)通过电调(31)连接于所述第一机臂(24)、第二机臂(19)、第三机臂(20)和第四机臂(27),通过总线连接第一无线数传模块(13),通过总线连接GPS(22),通过电流计单元(8)与电源管理模块有电连接,通过总线连接安全开关(12),通过通讯线缆连接核心处理器(26),通过海绵胶固定于第一减震单元(3);
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四足控制系统包括左前腿(16)、右前腿(25)、左后腿(17)、右后腿(28)、舵机驱动器(14)和第二稳压单元(15),通过螺栓及螺母固定于所述机器人本体;
所述左前腿(16)、右前腿(25)、左后腿(17)、右后腿(28)通过舵机线缆连接舵机驱动器(14),与第二稳压单元(15)有电连接,通过总线连接所述核心处理器(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栖自主侦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无线数传系统包括第一无线数传模块(13)和第二无线数传模块(21),第一无线数传模块(13)通过总线连接于飞行控制系统,通过海绵胶固定于机器人本体,第二无线数传模块(21)通过总线连接飞行控制系统,通过海绵胶固定于机器人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空两栖自主侦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图传模块(18)通过总线连接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海绵胶固定于机器人本体,所述无线图传模块(18)与高清运动相机(23)配合,所述高清运动相机(23)通过线缆连接无线图传模块(18),所述高清运动相机(23)通过二轴无刷电机云台(6)固定在机器人本体前端,所述二轴无刷电机云台(6)通过线缆连接云台控制单元(4),云台控制单元(4)通过线缆连接二轴无刷电机云台(6)及核心处理器(26),通过尼龙柱及螺母固定于第二减震单元(5)。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陆空两栖自主侦查机器人工作方式,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具体模式如下,其特征在于:
工作模式一:手动状态时调整四个旋翼(30)位置,使之与对应的机臂本体基本共线,其步骤是:首先,打开机器人尾部的锁死装置,将第二机臂(19)顺时针旋转120度至安装于该机臂的无刷电机(29)紧靠机器人本体;其次,打开机器人头部的锁死装置,将第三机臂(20)逆时针旋转120度至其上机臂主干B(34)紧靠第二机臂(19)上的电调(31);适当调整旋翼(30)的位置至与机器人本体水平中线,以进一步减少体积;最后,调整机器人四足,其步骤是:将大腿骨架(35)顺时针旋转至水平,小腿骨架(43)通过连杆结构(42)及舵机摆臂(38)水平收起;
工作模式二:在自主运行状态时,机器人左侧及右侧的两组机臂对称展开,其步骤如是:机器人头部的第三机臂(20)顺时针旋转120度至极限后,然后两栖机器人尾部的第二机臂(19)逆时针旋转120度至极限,关闭锁死装置,接通锂电池(11)及电流计单元(8),开启安全开关(12),最后开机自启动调试程序,大腿舵机(39)、小腿舵机(37)自动初始化使其保持站立姿态,通过地面站发送指令,整机便会自主进行运动决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