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敏感叶片泵变量机构及其排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601.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7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强;孙涛;马西良;张磊;韩翔;宋威;赵云亮;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C14/18 | 分类号: | F04C14/18;F04C14/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敏感 叶片泵 变量 机构 及其 排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叶片泵变量机构及其排量检测方法,适用于液压领域使用。包括叶片泵,叶片泵上顺次同轴连接有变量机构、变量机构端盖、位移传感器支架和位移传感器;变量叶片泵具有噪声小,可以实现变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叶片泵的排量进行检测,加装了位移传感器实现叶片泵排量的测量,设计了负载敏感排量改变机构,通过检测负载的最高压力,反馈到变量泵中,实现泵的排量的大小根据负载的需求进行调整。其解耦股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集成了位移传感器,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变量泵排量的电子采集,为实现液压动力油源的智能控制提供了硬件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泵变量机构及其排量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一种负载敏感叶片泵变量机构及其排量检测方法,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运转平稳,流量均匀,脉动及噪声较小,寿命较长的优点,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叶片泵的变量控制多为恒压变量泵的控制形式,在液压系统中无法很好的进行功率匹配,并且也没有带位移传感器进行排量的检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负载敏感叶片泵变量机构及其排量检测方法,对变量泵的控制形式采用了负载敏感控制形式,将负载的最大压力进行反馈,构成负载敏感泵,同时在变量机构上加装了位移传感器,构成电检测的变量泵,可以实现对叶片泵排量的检测。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负载敏感叶片泵变量机构,它包括叶片泵,叶片泵上顺次同轴连接有变量机构、变量机构端盖、位移传感器支架和位移传感器;
其中叶片泵上方设的变量机构用以改变叶片泵的排量,变量机构为圆柱体活塞结构,变量机构包括变量缸,变量缸内设有变量活塞,变量活塞上连接有与叶片泵定子接触的变量顶杆,变量活塞与变量机构端盖之间在变量机构内形成压力反馈腔,变量顶杆保持与叶片泵定子接触,对变量顶杆相对位置处设有弹簧,利用弹簧预压力使叶片泵启动时即保持最大排量,叶片泵的排油口通过压力反馈管与压力反馈腔连通,工作时变量顶杆通过变量活塞向叶片泵的定子施加压力,使叶片泵工作在最大位置,能够在通过压力反馈管进入压力反馈腔内液压油的压力下移动,从而改变叶片泵中定子的位置实现排量的改变,控制了变量缸的位置从而控制了叶片泵的排量;
所述变量机构端盖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位移传感器穿过变量机构端盖的中心孔与变量活塞连接,弹簧通过调节螺母使变量顶杆始终与叶片泵的定子相接触,因此只需要通过测量变量顶杆的位置获得变量缸位移,再通过叶片泵标注的排量常数即可获得当前叶片泵的排量。
所述位移传感器支架为两块堆成设置的L形状金属板,其上分别设有传感器支架连接孔,通过螺钉与位移传感器上预留的传感器安装孔连接固定,位移传感器支架下方设有变量机构端盖连接孔,通过螺钉与变量机构端盖连接。.
所述变量机构端盖上中心孔的通孔中段设有用以安装密封圈的沟槽,变量机构端盖两侧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穿过从而将变量机构端盖连接孔与变量机构连接固定,变量机构端盖下方开有安装密封圈用沉槽,用以辅助变量机构端盖与变量机构活塞缸之间的密封;所述中心孔侧在变量机构端盖内开有倾斜孔,用以与压力反馈管连接,从而避免位移传感器与负载敏感口间的空间干涉;倾斜孔与压力反馈管连接处为负载敏感口,通过负载敏感口将负载的最大压力反馈给变量机构的压力反馈腔,构成负载敏感液压泵,实现排油口的压力进行反馈,保持换向阀前后的压力差恒定。
一种负载敏感叶片泵变量机构的排量检测方法,其步骤为:利用负载敏感液压泵从而实现负载敏感控制方式,利用负载敏感口反馈的压力得到变量机构内负载的最高压力,从而能够实现对叶片泵变量形式的负载敏感控制;在弹簧的辅助之下保证变量活塞通过变量顶杆始终与叶片泵的定子相接触,因此通过测量变量活塞的位置即可获得当前叶片泵的排量。
通过测量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即可获得与变量机构连接的叶片泵的定子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