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2880.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1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其;倪锦;肖哲非;沈建;丁玉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A01K7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醉 休眠 运输 一体化 工作站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包括:容纳鱼体和水体的输送管线;泵吸输送装置;设于输送管线上的进料口;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上游位置,用以判定鱼体损伤程度并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移出输送管线;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下游位置,用以监测鱼体的运动来判定鱼体的状态;控制系统;其中,上述所有部件集成设置于可移动或固定的标准集装箱中,可定点固定设置,或搭载于货柜车与运输船舶上,进行海陆移动运输至指定养殖区进行使用。便于对鱼体进行麻醉操作,并能够精确地监测鱼体的状态,可根据保活与运输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珍珠龙胆石斑鱼是一种通过人工育种,采用龙趸石斑(公)与棕点老虎斑(母)杂交培育的新种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因其杂交优势,肉质更加细嫩可口,并遗传继承抗异性强与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与工厂化等模式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属于凶猛的肉食性海水鱼类,鱼苗在全长2cm以上就会发生互相残食现象,养殖密度过高,鱼体互相过近,都会造成互相攻击,故而鱼体常见体表鱼鳞缺失,皮肤破裂以及皮下渗血等损伤。
另一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属于高端养殖水产,几乎都以鲜活方式销售,故而要求需活体运输至销售网点。而石斑鱼养殖地有岸基工厂、近海与远海网箱,养殖产地遍布两广地区,保活习惯不同,对保活运输要求也各异。特别是海水网箱养殖,运输需进行海陆接力,运输距离更远,耗时更长,对保活技术也要求更高。传统保活运输方式采用从养殖池直接捕捞鱼体,放入充满新鲜海水的活水箱,运输中对箱内水体降温并曝气充氧。此方法只适合短途运输,海水网箱养殖的石斑鱼无法适用此法。而采用麻醉休眠后再独立装袋保活运输是目前多采用的方式。但此法操作与步骤繁琐,所需设备与作业人员较多,需要建造专用船舶或对船舶进行改造才能投入使用,但在非养成捕捞季无法他用,投入产出比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简而言之,便于对鱼体进行麻醉操作,并能够精确地监测鱼体的状态,可根据保活与运输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包括:
容纳鱼体的输送管线,其具有流动水体和输送动力源;
泵吸输送装置,其吸鱼端在吸鱼时处于养殖区内;
设于输送管线上的进料口,所述泵吸输送装置的出鱼端将鱼体排出到进料口;
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上游位置,用以判定鱼体损伤程度并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移出输送管线;
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下游位置,用以监测鱼体的运动来判定鱼体的状态;
控制系统,至少控制上述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和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
其中,所述输送管线包括依次相接并可构成循环回路的上过渡段、上三通路吸鱼泵、螺旋管路A、下过渡段、下三通路吸鱼泵、螺旋管路B,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和下三通路吸鱼泵构成输送动力源;
所述上过渡段处于输送管线上部并配置进料口,所述下过渡段处于输送管线下部,所述螺旋管路A、螺旋管路B分处输送管线两侧,所述螺旋管路A从上外下螺旋延伸,所述螺旋管路B从下往上螺旋延伸,至少在所述螺旋管路A的螺旋结构内部安装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和其他系统,所述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均与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路A的内管壁布置有若干对与电源相连的电麻醉电极,每一对电麻醉电极分别设为正负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2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