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3058.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于月;秦桂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种植 海绵 雨水 收集 循环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属于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设置雨水收集利用和循环利用装置,在表面设有植被层,在植被层的下部设置细砂层,在细砂层的下部设置碎石层,在碎石层的下部设置集水井一,并且在集水井一内部安装集水器一和集水器二;集水井一内部的集水器一的顶部伸出与植被层上部的灌溉喷头相连;在植被层的右侧设置集水井二,植被层和集水井二之间通过进水管一相连;本发明既能够有效的收集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又可以将径流的水收集起来过滤之后用于浇灌树木和生活用水;节能环保,施工方便,能够有效的收集雨水利用雨水,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业的种植面积在世界位居前列,但是为了提高种植业的产量,我们往往会施用过量的化肥,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随着农田径流产生非点源污染。有研究表明径流和排水是氮磷污染从农田向其他水体转移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农业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成为了湖泊、河流等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说明来自农田的氮磷等污染物不仅污染地表水,而且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减少径流污染成为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必要措施 。常见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只考虑到了雨水的收集利用没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源处理。因此有必要结合雨水收集和种植物水的径流开发一种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种植物的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既能够有效的收集雨水进行二次利用,又可以将径流的水收集起来过滤之后用于浇灌树木和生活用水;节能环保,施工方便,能够有效的收集雨水利用雨水,节约水资源。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植被层、细砂层、碎石层、集水井一、集水井二、集水器一、集水器二、集水器三、加强集水泵一、加强集水泵二、深度消毒净化器一、深度消毒净化器二、进水管一、进水管二、改良生物滞留池、反渗透单项滤网、净化过滤池、生活用水管道、灌溉喷头,用于种植物的海绵化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设置雨水收集利用和循环利用装置,在表面设有植被层,在植被层的下部设置细砂层,在细砂层的下部设置碎石层,在碎石层的下部设置集水井一,并且在集水井一内部安装集水器一和集水器二;集水井一内部的集水器一的顶部伸出与植被层上部的灌溉喷头相连;集水井一内部的集水器二与集水井二内部的加强集水泵一相连;集水井一上部安装有细孔、雨水雨量感应器和盖板;集水井一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的集水井一左侧固定收集箱,过滤网和收集箱相连;集水井一的左侧安装有收集箱,在植被层的右侧设置集水井二,植被层和集水井二之间通过进水管一相连;集水井二的右侧设置改良生物滞留池,集水井二和改良生物滞留池之间通过进水管二相连;改良生物滞留池的右侧设置净水过滤池,改良生物滞留池和净水过滤池之间通过反渗透于单项滤网连接;净水过滤池内部设置集水器三,集水器三和加强集水泵二相连,加强集水泵二、深度消毒净化器二和生活用水管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雨量传感器接触到下渗的雨水时可以控制盖板上细孔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网向左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水雨量传感器和地下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灌溉喷头包括喷头孔、喷头调节器和集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良生物滞留池是一种改良的生物滞留池。
进一步的,所述的改良生物滞留池包括超高层、淹没层、覆盖层、复合填料层和砾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