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热式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4715.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琼榕;陈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能热交换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7/02 |
代理公司: | 广东科信启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0 | 代理人: | 李波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热 散热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热式散热装置,包括:基板,用于配置热源;第一热管,垂设在所述基板中心;第二热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热管的两侧;传热筒,套设在所述第一热管上以接收热量进行传递和消散;散热组件,紧贴在所述传热筒的外侧壁以布设在所述传热筒的四周,垂设在所述基板上且紧贴所述第二热管。本设计方案的散热器具有传热性能高,散热速率快,大功率小型化的特点,设计巧妙且经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方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热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进行大功率散热时,现有技术是通过扩大基板面积尺寸,以增加更多数量的热管或散热片的方式实现大功率散热,体积重量大,对整柜的设计安装造成不便。且由于热流效应的影响,沿热流方向鳍片本身存在着温度梯度,即从鳍片中心到四周外缘,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如果鳍片的面积做得过大不但散热作用不明显反而会增加制造成本。
再者,进行大功率散热时,如果一昧扩大基板或者鳍片的面积尺寸,不但散热作用不明显反而会增加制造成本,且体积重量大,安装运输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热式散热装置,具有传热性能高,散热速率快,大功率小型化的特点,设计巧妙且经济实用。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以提供一种传热式散热装置,包括:
基板,用于配置热源;第一热管,垂设在所述基板中心;第二热管,位于所述基板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热管的两侧;传热筒,套设在所述第一热管上以接收热量进行传递和消散;散热组件,紧贴在所述传热筒的外侧壁以布设在所述传热筒的四周,垂设在所述基板上且紧贴所述第二热管。
本设计方案中,利用热管将基板上的热源热量同步传递至传热筒与散热组件上,热管导热能力高。第一热管处于基板中心能够接收最多热量,以传递至传热筒上,传热筒接收到热量后能够将热量侧向传递至散热组件上,且同步将热量向外部进行消散,达到传热又散热的目的,快速降低基板上热源的温度,保持热源的稳定工作。其中,散热组件不仅能从底部接收热量,还能侧向接收热量,克服热流效应的影响,在提高散热器散热功率的同时能够将体积小型化。由此,这种散热器结构的散热器能够在同样的单位重量下实现更大的散热功率,以实现散热器微型化且散热功率高目的,结构巧妙、设计合理、经济实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传热筒的散热和传热效果:将所述传热筒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上方,以使所述传热筒的底部连通外部。传热筒形成没有完全敞开式的筒状结构,空气流动性好,外部空气可以通过传热筒与基板之间的间距从传热筒的底部流进传热筒内,以充分接触传热筒的内框部分,使气流可以迅速将传热筒上的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热管传导的热量能够在传热筒上进行快速消散且同步传递至传热筒,将传热筒同时连接第一热管与散热组件,具体设置传热筒的结构:所述传热筒具有筒腔、限定所述筒腔的筒内壁、轴向设置在所述筒内壁的散热条、沿所述筒内壁设置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上设置有能够套紧所述第一热管的套接槽,所述套接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传热筒的外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传热筒的散热效率,在传热筒上设置多个散热结构,由此,所述散热条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散热条、设置在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散热条之间的至少一组第二散热条,每组第一散热条包括在所述套接部的外侧壁上间隔环设的多个第一散热条,每组第二散热条包括在所述筒内壁的凹面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散热条。由此,第一散热条和第二散热条均能够将传热筒上的部分热量消散至外部空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能热交换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未经特能热交换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7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