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5712.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谢阿梅;夏文宇;何运涛;陈昌平;孔琪;刘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姚维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原位 管线 保护 地下 连续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根据原位管线位置示意图和地下原位管群统计表,对施工区域进行原位管线位置确定,得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在所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上依次进行开挖、原位管线状况查核和保护区域确定,得到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包括原位管线的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和完好程度;
步骤二、确定导墙开挖参数和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已知的点坐标,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测量放样,得到导墙开挖参数,并根据所述导墙开挖参数确定所述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包括导墙的开挖位置和开挖宽度;
步骤三、原位管线支护和导墙沟槽开挖:根据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所述原位管线保护区域和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导沟开挖和土方开挖,得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和导墙沟槽,并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
步骤四、导墙施作:制作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并将所述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安装在所述导墙沟槽上,得到安装后的导墙,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
步骤五、地下连续墙施作:对所述最终导墙进行槽段划分,得到待开挖单元槽段,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段检验和清底换浆刷壁,得到地下连续墙槽段,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分段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槽内,得到吊装槽段,对所述吊装槽段进行墙体砼浇灌,并对墙体砼浇灌后的吊装槽段进行钢梁板接头处理,得到地下连续墙,其中,所述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包括宽度为2.7m的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和宽度为2.8m的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包括:
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处于地下连续墙施工区域内时,通过钢梁和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
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处于导墙沟槽开挖区域内时,通过钢梁,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悬吊支护;
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横跨地下连续墙施工区域时,通过素砼和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导墙为厚度为20cm、强度等级为C20的钢筋砼构筑物;
所述最终导墙的上面板宽度为1.2m、下缘板深度为1.5m以及净宽为8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包括:
将木楔设置于预先制作好的模板的底脚部位,得到设置模板;
将所述设置模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的位置处,得到初步安装模板,并按照设计密度对所述初步安装模板进行木撑设置,得到待浇筑模板;
对所述待浇筑模板进行砼浇筑,并通过振捣棒和预设距离条件,对砼浇筑的砼进行振捣得到砼浇筑构筑物,所述预设距离条件为所述振动棒与支护后的原位管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
对所述砼浇筑构筑物的砼强度进行监测,得到监测砼强度,当所述监测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对所述砼浇筑构筑物上的模板进行拆除,得到最终导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7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