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6081.0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胜;万玮;曾庆余;高丙寅;杨春生;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44;F23G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污泥 回喷掺烧 系统 | ||
1.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该污泥回喷掺烧系统通过供泥装置(2)与污泥仓(1)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包括与焚烧炉(3)内部连通的给料组件(4),所述给料组件(4)包括设置在焚烧炉(3)上的给料件(41)和连接在给料件(41)上的给料管(42),给料管(42)与供泥装置(2)连接,给料件(41)的出料端与焚烧炉(3)内部连通,且给料件(41)的出料端固接有限流板(43),限流板(43)上开设有多个出泥口(4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件(41)的出料端位于焚烧炉(3)内的顶部,且出料端位于炉排(31)的燃烧段(312)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612)的直径为8~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件(41)有多个,给料件(41)上分别设置有控泥阀(415),用于对给料件(41)进行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件(41)上连接有用于对污泥进行加压的加压组件(5),且加压组件(5)连接在给料件(41)上的位置位于控泥阀(415)朝向限流板(4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件(41)包括连接在给料管(42)上的连通管(412)和与连通管(412)可拆卸连接的给料嘴(413),给料嘴(413)端部伸入焚烧炉(3)内,所述限流板(43)固定在给料嘴(413)位于焚烧炉(3)内的端部;所述控泥阀(415)设置在连通管(412)上,且加压组件(5)与连通管(4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嘴(413)上端固接有定位耳板(414),焚烧炉(3)上端面上固接有定位柱(32),定位耳板(414)与定位柱(32)固接;所述连通管(412)朝向给料管(42)的一端连接有调节管(411),调节管(411)连接在给料管(42)上,调节管(411)为柔性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管(42)与供泥装置(2)之间设置有细滤组件(6),细滤组件(6)包括安装壳(61)和设置在安装中的过滤件(62),安装壳(61)上设有与供泥装置(2)连接的进料口(611)和与给料管(42)连接的出料口(6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62)包括上端设为开口的过滤筒(621)、固定在过滤筒(621)上端开口处的盖板(622)和固定在盖板(622)上的吊件(623);所述过滤筒(62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6211),过滤筒(621)与安装壳(61)内壁之间存在储泥腔(63);进料口(611)与过滤筒(621)内部连通,出料口(612)与储泥腔(63)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污泥回喷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611)位于安装壳(61)底部,进料口(611)处固接有转接管(64),转接管(64)下端与供泥装置(2)连接,转接管(64)上端位于安装壳(61)内部,过滤筒(621)底部开设有供转接管(64)穿过的通孔(6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60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