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光均匀的三基色Mini LED背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7659.4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2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童嘉俊;尤宇财;卓宁泽;谢琳艳;蒋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54;H01L33/58;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基色 mini led 背光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光均匀的三基色Mini LED背光源,包括基板、Mini LED发光单元、封装胶体、扩散剂。其中基板上分布有固晶焊盘、金属线路、接线端子,金属线路连接固晶焊盘至接线端子并与驱动电路连通,发光单元包含Mini LED范畴的红光芯片、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其中每四颗芯片为一循环单元(两绿一红一蓝),交互分布于基板上,各芯片通过基板电路均可单独驱动,使用扩散剂与胶体混合进行整体封装。本发明采用红、绿、蓝三种芯片作为背光,可大幅提升背光源的色域范围与亮度,通过四颗芯片为一循环单元的阵列式分布与掺有扩散剂的封装胶水,可使光线混合后背光的光色更加均匀,无需扩散板,可大幅减小背光厚度,从而实现宽色域、微薄化、高亮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光均匀的三基色Mini LED背光源,属于液晶显示背光领域。
背景技术
LCD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件,具有能耗低、分辨率高、轻薄、寿命长和无辐射等优点。近年来,LCD显示技术一直保持着飞速的发展,虽然国内的LCD技术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LCD显示技术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作为一种非主动显示器件,LCD需要背光模组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故而背光光源对于显示亮度和体积、重量都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对液晶显示器的需求日渐提高,液晶显示器向着更加轻薄,分辨率更高的方向发展,如何使背光模组更加轻薄成为目前研究工作的重要指标。
传统LED背光源主要为LED蓝光芯片+黄色荧光粉组成的白光模组实现,在LCD面板显示图像时,背光作为光源来源,其整体一直处于工作点亮状态,这种方式就导致LCD装置的显示对比度较低,无法达到高端应用需求,且色域范围较窄,与OLED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背光源的亮度等级较低,严重影响LCD装置在户外使用的应用发展。
因此伴随着LED显示日趋微型化,Mini LED背光产品应用而生,其应用特点主要体现在尺寸与模组结构上,即“迷你”微型化光源,其小尺寸特点可使背光源的LED间距做的更加密集,从而减小混光距离和模组厚度。现有Mini LED背光源主要为Mini LED蓝光芯片结合量子点膜的方式实现,相比普通LED背光而言,可扩宽LCD显示色域和减小背光厚度,同时可对背光进行分区控光,实现高对比度特点。
虽然现有Mini LED背光源可达到一定效果,但其色域范围仍然无法满足高端场景的应用需求;同时受量子点性能影响,背光的整体亮度无法做到很高,影响其户外的使用效果;再者现有背光源为了实现混光均匀,均需扩散板对光线进行处理,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无法真正的做到超薄化指标,而且在三基色合成白光时,绿光芯片的能量远大于另外两种芯片,若单纯的使用三基色,无法在保证混光均匀的情况下缩短混光距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光均匀的三基色Mini LED背光源,采用红、绿、蓝三种芯片作为背光,可大幅提升背光源的色域范围与亮度,通过四颗芯片为一循环单元的阵列式分布与掺有扩散剂的封装胶水,可使光线混合后背光的光色更加均匀,无需扩散板,可大幅减小背光厚度,从而实现宽色域、微薄化、高亮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混光均匀的三基色Mini LED背光源包括基板、Mini LED发光单元、封装胶体、扩散剂。其中基板上分布有固晶焊盘、金属线路、接线端子,金属线路连接固晶焊盘至接线端子并与驱动电路连通,发光单元包含Mini LED范畴的红光芯片、绿光芯片和蓝光芯片。其中每四颗芯片为一循环单元(两绿一红一蓝),交互分布于基板上,各芯片通过基板电路均可单独驱动,使用扩散剂与胶体混合进行整体封装。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表面除固晶焊盘与接线端子外的地方涂覆有白色反光材料。
进一步的,Mini LED红光芯片、Mini LED绿光芯片和Mini LED蓝光芯片均为倒装结构,芯片的正负极通过导电材料与固晶焊盘实现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面图案的机器人转动喷涂系统及喷涂轨迹规划方法
- 下一篇:清洗基站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