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8402.0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4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高立恒;刘星星;毛迎;李超婧;王富军;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16;A61L27/20;A61L27/22;A61L27/52;D04H1/74;D04H1/413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壁 组织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是:包括生长层和隔绝层;
生长层为微纳米纤维三维网络与水凝胶构成的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互穿三维网络,隔绝层为微纳米纤维膜;
微纳米纤维三维网络中的微纳米纤维的轴向和隔绝层中的微纳米纤维的轴向均与修复补片的纵向的平均夹角为5°~30°;
微纳米纤维三维网络是由高长径比的微纳米纤维构建且超过99%的纤维呈单分散状态的自锁三维网络;所述自锁三维网络是指三维网络在拉伸条件下,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加,拉伸模量增加,直至断裂;所述高长径比是指长径比大于10000;所述单分散状态是指纤维之间不完全并列重叠的状态;
所述微纳米纤维三维网络的体积与微纳米纤维三维网络中所有微纳米纤维体积和之比大于10:1;
所述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是:先采用表面线速度为6~12m/s的滚筒作为静电纺丝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一段时间,制得具备取向结构的隔绝层,在隔绝层上以相同的工艺参数继续进行静电纺丝,并在接收微纳米纤维的同时添加水凝胶前驱体制得复合层;再使复合层中的水凝胶前驱体膨胀制得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所述水凝胶前驱体吸水膨胀后体积增长大于1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互穿三维网络中的水凝胶含水量为90~96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层和所述隔绝层中的微纳米纤维的材质均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丙交酯或聚对二氧环己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层的孔隙率为90~96%,所述隔绝层密度为0.6~1.2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的拉伸断裂强度为0.2~2MPa,断裂伸长率为30~60%,在伸长20%的条件进行循环拉伸100次后,补片强力保持率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前驱体为明胶粉末、壳聚糖粉末、海藻酸钠粉末和透明质酸粉末的一种以上;所述复合层中,水凝胶前驱体添加量为微纳米纤维的100~50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使复合层中的水凝胶前驱体膨胀是指:将复合层浸渍到过量含交联剂的水溶液中,水凝胶前驱体吸水膨胀形成水合物,且在交联剂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水凝胶,水凝胶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固化微纳米纤维三维网络,得到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互穿三维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交联剂的水溶液中交联剂的浓度为0.1~2wt%。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纳米纤维-水凝胶三维互穿网络腹壁组织修复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戊二醛或氯化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4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