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硬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9623.X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7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骥;卢红亮;王修远;刘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G01L1/14;G01B7/16;A61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硬度 传感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一种皮肤硬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螺旋线电极和圆盘电极的制备步骤:将纳米银线和碳纳米管按照质量百分比为一比一混合后分散在醇类溶液中;将贴在玻璃片上的聚酰亚胺薄膜图案化;在玻璃片上喷涂纳米银线/碳纳米管导电颗粒;去掉多余聚酰亚胺薄膜后,形成螺旋线电极和圆盘电极;压力敏感的电容材料的制备步骤:将碳纳米管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分散到第一溶液中,磁力搅拌二甲基硅氧烷/碳纳米管/水的混合溶液第三时长形成油包水乳化液并将其滴在螺旋线电极上,在第二温度下加热第二时长后再盖上圆盘电极;在预设温度分别加热固化一定时长后形成稳定的整体;将螺旋线电极和圆盘电极分别连接引线后,皮肤硬度传感器制作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肤硬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商用的便捷式硬度计适用于已安装的机械部件,磨具还有重型工件等物体上,对于皮肤这种本身硬度较低,硬度区间范围小的对象,量程范围不完全适用,因此测量误差较大,同时还会带给被测量者不舒适感。
对于硬皮病患者的皮肤硬度评估目前主要依赖改良Rodnan量表。系通过临床医生触诊患者双侧指背、手背、前臂、上臂、大腿、小腿、足背、及前额、胸壁、腹壁17个部位。每个部位根据捏起皮肤硬度给予0-3分评分,共计51分。此种方法单纯依赖临床医师触诊,无法感知早期皮肤受累的微弱改变,无法定量评估皮肤硬度,且主观性强、观察者内部及观察者间变异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肤硬度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皮肤硬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螺旋线电极和圆盘电极的制备步骤:
将纳米银线和碳纳米管按照质量百分比为一比一混合后分散在醇类溶液中;
将贴在玻璃片上的聚酰亚胺薄膜图案化;
在所述玻璃片上喷涂纳米银线/碳纳米管导电颗粒;
在第一温度下干燥第一时长;
去掉多余聚酰亚胺薄膜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倒在电极上,通过真空作用渗透进导电颗粒网络中,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从所述玻璃表面揭下,所述纳米银线/碳纳米管导电颗粒嵌入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表面,形成所述螺旋线电极和所述圆盘电极;
压力敏感的电容材料的制备步骤:
将碳纳米管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分散到第一溶液中,磁力搅拌二甲基硅氧烷/碳纳米管/水的混合溶液第三时长,以形成油包水乳化液;
将所述油包水乳化液滴在螺旋线电极上,
在第二温度下加热第二时长后再盖上圆盘电极;
在第三温度和第四温度分别加热固化第四时长后形成稳定的整体;
将所述螺旋线电极和所述圆盘电极分别连接引线后,所述皮肤硬度传感器制作完成。
可选地,所述醇类溶液包括乙醇。
可选地,所述第一溶液包括水。
可选地,所述将贴在玻璃片上的聚酰亚胺薄膜图案化是使用刻字机将贴在玻璃片上的聚酰亚胺薄膜图案化。
可选地,在所述玻璃片上喷涂纳米银线/碳纳米管导电颗粒具体是使用喷枪在玻璃片上喷涂纳米银线/碳纳米管导电颗粒。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为80℃;所述第一时长为30min。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长为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机物微粒包覆的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军用皮鞋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