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预拌混凝土制备再生水泥浆粉的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9718.1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高越青;梁超锋;陆俊;李静;王建苗;董金虎;张彧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24 | 分类号: | C04B7/24;C04B7/38;C04B7/43;B02C1/04;B02C23/16;B07B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混凝土 制备 再生 水泥浆 一体化 装置 | ||
一种利用废弃预拌混凝土制备再生水泥浆粉的一体化装置,分离装置的进口与供废弃预拌混凝土放入的第一入料口连接,分离装置输送管道的出口与压滤装置的入口连接,压滤装置的下方出口位于风干烘干装置最上方的第二入料口的上方,风干烘干装置的第二出料口与第一传送装置的进口连接,第一传送装置的出口与破碎装置的入口相接,破碎装置的出口与球磨装置的第三入料口相接,球磨装置的第三出料口与筛分装置的入口相接,筛分装置设有粗料出口和细料出口,粗料出口通过第二传送装置与球磨装置的第三入料口相接,细料出口通过第三传送装置与煅烧装置的第四入料口相接,煅烧装置的出口与收集箱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再生水泥浆粉的一体化和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废弃预拌混凝土制备再生水泥浆粉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范围每年产生28亿立方米混凝土,仅中国就占一半的产量;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废弃混凝土数量与日俱增,2020年仅中国的废弃混凝土排放量达到6.38亿吨。废弃硬化水泥或砂浆约占废弃混凝土的30%,被认为是一种低价值且难以利用的成分,常用于场地填埋处置。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或搅拌车中废弃预拌混凝土在分离和压滤后形成的泥饼,含水率高,活性低,难以直接用作胶凝材料。目前,对于废弃预拌混凝土各组分的再利用,尤其是水泥浆成分的再利用,缺少一体化工业化处理制备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弃预拌混凝土制备再生水泥浆粉的一体化装置,实现了再生水泥浆粉的一体化和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废弃预拌混凝土制备再生水泥浆粉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分离装置、压滤装置、风干烘干装置、第一传送装置、破碎装置、球磨装置、筛分装置、第二传送装置、第三传送装置和煅烧装置;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砂石分离机,所述砂石分离机的进口与供废弃预拌混凝土放入的第一入料口连接,所述砂石分离机设有石料出口、沙子出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沉淀池的入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出口连接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输送泵;
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与压滤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压滤装置的下方出口位于所述风干烘干装置最上方的第二入料口的上方,所述风干烘干装置的第二出料口与第一传送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破碎装置的入口相接,所述破碎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球磨装置的第三入料口相接,所述球磨装置的第三出料口与所述筛分装置的入口相接,所述筛分装置设有粗料出口和细料出口,所述粗料出口通过第二传送装置与所述球磨装置的第三入料口相接,所述细料出口通过第三传送装置与所述煅烧装置的第四入料口相接,所述煅烧装置的出口与收集箱连接。
进一步,所述分离装置中,第一入料口安装在分离支座上,所述第一入料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砂石分离机的进口连接,所述砂石分离机的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沉淀池的入口连通。
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支座、压紧板、滤板、止推板和横梁,横梁支撑在支座上方,横梁上设有滤板、压紧板、止推板,止推板固定于横梁的一端,滤板位于压紧板和止推板之间。
所述风干烘干装置中,第二入料口下方为风干仓,风干仓中设有风扇,在其底部设有可控的第一出料口;风干仓下方为烘干仓,烘干仓中设有烘干口,在烘干仓底部为第二出料口。
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和传送支架,所述第一传送带安装在所述传送支架上。
所述破碎装置为鄂式破碎机,设有活动颚板、固定鄂板和皮带轮,固定颚板固定于左侧,活动颚板位于固定颚板右侧,所述活动颚板与同侧的皮带轮连接。
所述球磨装置中,第三入料口下方为第一螺旋扇叶,球磨装置的中间部分为桶身,球磨装置通过球磨支座支撑,桶身右侧为第三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