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产电催化还原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1782.3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娜;王留昌;杨菊香;薛敏;朱刚;贾园;刘振;赵春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B3/07 | 分类号: | C25B3/07;C25B3/26;H01M8/16;C12N1/20;C12R1/01;C12R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71006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电催化 还原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微生物产电催化还原COsubgt;2/subgt;制备甲酸的方法及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应用,本发明以异化铁还原菌为阳极电子供体,以含有高纯COsubgt;2/subgt;气体的溶液为阴极基质,于阳极基质内置入碳毡阳极电极,于阴极基质置入碳毡阴极电极,并通过导线将两个电极相连,于30‑50℃下,阳极产生的电子通过导线供给碳毡阴极电极,于碳毡阴极电极表面进行电催化还原COsubgt;2/subgt;加氢合成甲酸的反应。提供了一种通过微生物自身产电催化还原COsubgt;2/subgt;制备甲酸的方法,并设计相应装置‑微生物燃料电池,将其应用在COsubgt;2/subgt;治理领域,该方法通过微生物自身产电的方式,不额外消耗电能即可实现COsubgt;2/subgt;的催化还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微生物产电催化还原CO2制备甲酸的方法及生物燃料电池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含量在持续增长;1997年高达7.4亿吨的CO2气体排放到了大气中,预计到210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26亿吨;因此控制CO2的排放量、降低CO2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者致力于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如一氧化碳、甲烷、甲醇、甲酸等,CO2转化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集中于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光催化还原以及电化学还原等方法和技术;2014年王心晨课题组合成了石墨烯型的g-C3N4催化剂,并在光催化体系中研究了其对CO2的转化性能;Stolarczyk小组研究报道了TiO2等半导体材料光催化还原CO2的性能;Isitani合成了三种无机配合物作为光催化剂,用于CO2的转化研究;这些大大拓宽了光催化剂的研究和使用范围,光催化转化CO2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催化剂制备过程复杂,光利用率低等缺陷。
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电化学催化还原CO2的研究中所用催化剂多集中在金属催化剂方面,Meyer报道了用纳米金属锡作为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生成甲酸的研究工作;Chen等研究报道了在Sn电极上包裹一层SnOx后,可以明显增强CO2的还原;2016年谢毅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但是,传统电化学还原存在能耗高、催化剂昂贵且制备工艺复杂等多方面的缺陷,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急需寻求一种低耗甚至零耗且高效的CO2治理新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产电催化还原CO2制备甲酸的方法及生物燃料电池及应用,提供了一种通过微生物自身产电催化还原CO2制备甲酸的方法,并设计相应装置-微生物燃料电池,将其应用在CO2治理领域,该方法通过微生物自身产电的方式,不额外消耗电能即可实现CO2的催化还原,同时通过对阴极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显著提高CO2转化效率,设计的装置简单,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文理学院,未经西安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1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